你有没有想过茶树上到底能长出什么茶?是普洱茶还是白茶?其实这个疑问就像问“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样简单,又有点复杂,让我这个老茶客跟你唠唠嗑。
你知道吗?其实没有专门的“白茶树”或“普洱茶树”,就像热搜说的“并没有专门的绿茶树红茶树”,一棵茶树的茶叶能够制成各种茶,这让我想起19世纪那个“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他把中国的茶树带到印度,印度才有了茶。
说白了茶树就是那种“万金油”选手,啥都能干,就像那个自称“茶学博士”的人说的,六大茶类都是从一棵茶树上采下来的,只是工艺不同罢了,这话在茶圈炸开了锅但确实没错。
决定一棵树的茶青是做成白茶、红茶还是普洱茶的,不是树本身而是加工工艺,这就像面粉能够做成馒头、面包还是面条,关键看你怎么应对。
提到普洱茶你也许会想到那些高大挺拔的茶树,叶子绿油油的在阳光下闪着光,普洱茶可是中国特有的名茶,被誉为“茶中之王”。
不过普洱茶有生普和熟普之分,生普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越陈越香;熟普则像个成熟稳重的大人,口感醇厚。我第一次喝生普时那股子青涩味儿差点让我打退堂鼓,不过现在倒觉得挺有味道。
普洱茶树一般长得高大粗壮,叶子又大又厚茶梗也多。传统白茶工艺不太适合它们,所以“普洱白茶”需要改良工艺,比如延长晾晒时间控制发酵程度。
白茶特别是白毫银针,那外形细长如针满披白毫,简直美到没朋友。许多人以为白茶树上长的就是白茶,其实不然。
能称为“白茶”的茶要符合两大条件:用特定茶树制作用特定加工工艺。白茶茶树是多分支、长势缓慢的小乔木,树冠低矮主干也不粗壮。叶子小新叶有茸毛老叶表面光滑,叶缘上翘。
白茶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揉捻和杀青能保留茶叶的天然风味。我第一次喝白茶时那清雅的香气和鲜爽的口感,真的让人神清气爽!
在普洱茶界有个概念叫“单株”,就是从一棵古茶树上采来的茶菁单独制成的茶,这些古茶树往往树龄300年以上,单棵鲜叶采摘量超过15公斤。
古树白茶来自200年以上的老茶树,芽叶粗壮肥厚内含物质丰富。生长在海拔高、云雾缭绕的地方,光照充足,温差大品质一流。芽头和叶背都披满茶毫,喝起来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不过老树茶不一定是普洱茶,它是茶树的一个分类。茶树分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生长年限长叶片品质高。依照年限又分古树和老树古树意味着茶树年限在几百年。
不同茶树有不同特点,普洱茶树高大乔木树冠高大主干粗壮;白茶茶树是小乔木,树冠低矮主干较矮。叶子也不同白茶叶子小叶缘上翘;普洱茶叶子大,叶缘平展。
茶树类型 | 形态特征 | 适合制作 |
---|---|---|
普洱茶树 | 高大乔木树冠高大,主干粗壮 | 普洱茶 |
白茶茶树 | 小乔木树冠低矮,主干较矮 | 白茶 |
古树茶 | 树龄300年以上生长年限长 | 各种高品质茶 |
普洱茶和白茶的制作工艺差异很大。普洱茶有揉捻工序能够适度揉破鲜叶中的细胞壁组织;白茶则不需要揉捻和杀青,保留天然风味。
就像有人说的“工艺是茶的第二次生命”,同样的茶叶不同的工艺出来的茶天差地别。这让我想起那个网络梗“同样是面粉馒头、面包、面条哪个更好吃?”答案当然看个人口味!
“普洱白茶”并不是严谨意义上的茶类,而是用普洱茶树制作的白茶。由于普洱茶树叶厚梗多,传统白茶工艺不完全适用,所以需要改良工艺。
比如在萎凋进展中需要延长晾晒时间,去除多余水分控制发酵程度,避免过度氧化。此类跨界选手口感独有值得一试。
在武夷山等地茶农着手从绿茶转向大红袍和白茶,因为市场需求大。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单株”概念越来越受欢迎。
古树单株不仅采摘单独,连杀青、萎凋、蒸压等后期制作都是单独的。这就像“一个萝卜一个坑”,每棵树都有独到风味。
回到最初的疑问:一棵树是普洱茶还是白茶?答案是:都能够。茶树就像个“百变星君”,能适应各种角色。
就像有人说的“一山一味,一树一味”每棵茶树都有独到风味。下次喝茶时不妨想想这杯茶背后的故事,也许更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我想说茶的世界很大不妨多尝试多感受。毕竟喝茶嘛开心最要紧!😊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hu/1565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