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跟几个朋友一起喝茶,聊到普洱生茶,结果发现大家对这个话题的认知差得有点远。有人觉得生茶就是“能越放越香的神水”,有人觉得“放久了都一个味”,还有人直接问“生茶到底有几种啊?”搞得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们喝的都不是同一款茶?
其实啊,普洱生茶这东西,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搞懂这些,下次跟茶友吹牛才不会露怯,嘿嘿。
生茶,简单说就是没有经过人工渥堆发酵的普洱茶。它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直接压制成饼、砖、沱等形状,然后放着让它自然陈化。这跟熟茶那“熟气”是完全两码事。生茶刚做出来时,味道比较鲜爽,带点青草味,喝起来像喝杯绿茶,但又比绿茶厚重。放个几年,青味退了,茶汤会变得醇厚,回甘生津,香气也会慢慢转化,越陈越香。这感觉,有点像养娃,得有点耐心。
生茶最常见的形态就是饼茶,像月饼一样圆圆扁扁的,拿在手里挺有分量的。然后还有砖茶,方方正正的,像一块砖头,据说以前运输方便。沱茶呢,像个小窝窝头,捏起来软乎乎的。还有那种小金瓜、小元宝形状的,叫“紧压茶”,看着就喜庆。不过现在市面上最多的还是饼茶,毕竟好存放,也方便大家分享。我个人觉得饼茶看,摆在茶柜里,满满的仪式感。至于砖茶,感觉有点“老干部”风。沱茶呢,小巧玲珑,适合一个人慢慢品。
这跟咱们平时吃水果一样,季节不同,味道也不同。春茶,就是春天采的,通常是一年中的,香气高,味道鲜爽,像刚睡醒的小姑娘,清新动人。夏茶,就是夏天采的,也叫“雨水茶”,因为雨水多,茶叶长得快,所以味道相对浓一些,涩味也重一些,有点“糙汉”的感觉。秋茶,就是秋天采的,也叫“谷花茶”,香气比较柔和,口感也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像温婉的大姐姐。我个人最爱春茶,那股子鲜爽劲儿,谁喝谁知道!夏茶嘛,偶尔喝喝还行,但喝多了有点腻。秋茶也不错,但总觉得差点意思。
普洱茶产区大得很,不同山头产的茶,味道差别也大。像班章,就是“茶王”,味道霸道,苦涩味重,但回甘也猛,喝起来像跟老汉摔跤,酣畅淋漓。还有易武,比较柔和,香气高扬,像江南美女,温婉动人。像冰岛、昔归这些,都是名山头,价格也高得离谱,喝一次少活几年。反正我觉得,哪个山头的茶好喝,完全看个人口味,就像找对象,合不合眼缘最重要。班章确实猛,但猛过头了有时候会喝得有点上头。易武呢,喝起来很舒服,但感觉有点“佛系”。冰岛、昔归这些,感觉就是“土豪”才能随便喝的,咱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喝点平价茶吧。
生茶这东西,放得越久,越有味道。刚做出来的叫“新茶”,青味重,适合喜欢清爽口感的人。放个3-5年的叫“中期茶”,青味退了,开始出现陈香,口感比较醇厚,像个小伙子,开始有点成熟的味道了。放个10年以上的叫“老茶”,香气丰富,口感醇滑,像老爷爷,肚子里全是故事。我个人觉得,中期茶喝,价格适中,口感也刚刚好。老茶呢,是好喝,但价格高得吓人,而且真假难辨,一不小心就买到“老茶头”了。新茶呢,喝起来有点“青涩”,但价格便宜,可以多尝试。
这可是一门大学问,简单来说,就是看干茶、茶汤、香气、口感、叶底。干茶呢,条索要完整,色泽要均匀,不能有霉味。茶汤呢,要透亮,不能浑浊,颜色也要正常。香气呢,要纯正,不能有异味。口感呢,要醇厚,不能太涩。叶底呢,要柔软,不能太硬。反正呢,好茶是“七分看,三分喝”,喝之前先看看,喝的时候再细细品味。我个人觉得,香气和口感最重要,喝起来舒服,那就对了。至于干茶、茶汤这些,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就是发酵。生茶是自然发酵,熟茶是人工渥堆发酵。所以呢,生茶刚做出来时,味道比较清新,放久了才会变醇厚。熟茶呢,刚做出来时就有“熟香”,像晒干的木头味,喝起来也比较顺滑,像喝粥。我个人觉得,生茶适合年轻人喝,有挑战性。熟茶呢,适合老年人喝,比较温和。口味这东西,完全看个人,不能一概而论。生茶喝起来有点“刺激”,熟茶喝起来有点“平淡”。不过呢,两种茶我都喜欢,毕竟人生需要点刺激,也需要点平淡。
生茶存放,讲究“通风、干燥、避光、无异味”。通风呢,就是不能密闭,得让茶叶“呼吸”。干燥呢,就是不能潮湿,不然会发霉。避光呢,就是不能晒太阳,不然会变味。无异味呢,就是不能跟有味道的东西放在一起,不然会串味。反正呢,找个干燥通风的地方,用纸箱或者紫砂罐装起来,定期检查一下,就可以了。我个人觉得,存茶就像存钱,得有点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而且呢,存茶也是一门技术活,得不断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好了,关于普洱生茶的种类、特点、分类,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能帮到大家,下次再一起喝茶,咱们就能吹得更加专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