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今天咱们聊点有意思的,关于普洱茶和它的晒制工艺,我可不是什么专家就是个爱喝茶的过来人,这些年喝过的茶缸子都能装一卡车了。说起普洱尤其是晒制工艺那可是门大学问。
普洱茶最核心的工艺就是晒青。简单说就是把茶叶晒干,但别小看这“晒”字里面学问大了去了。
想象一下春天刚采下来的鲜叶,嫩得能掐出水。第一步是杀青用锅炒或蒸汽化解让茶叶停止继续发酵,然后揉捻把茶叶里的汁液揉出来,最后一步就是晒干。
这时候难题来了:为啥一定要晒干?不能烘干吗?我刚着手也这么问,后来听茶农说晒青保留了茶叶里的部分活性物质,为后面的陈化打基础。烘干的话温度太高这些物质就没了,茶味就不对了。
记得有一次去云南亲眼看到茶农晒茶。那是个大晴天茶场里铺满了竹席上面摊着一层薄薄的茶叶。茶农老李告诉我:“晒茶得看天吃饭太晒了不行阴天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晒制工艺其实没那么神秘,但有几个关键点:
有一次我帮老李晒茶第一次晒得太狠,茶叶边缘都发黄了。老李一看就笑了:“小伙子急啥?下次得悠着点。”后来我慢慢掌握了火候,才算有点感觉。
晒制工艺直接作用普洱茶的口感。晒得好的茶喝起来会有种阳光的味道而且越陈越香。晒得不好的茶要么苦涩要么没味道。
我有个朋友是个老茶客,他喝过一款晒制特别好的生普,跟我说“那茶喝起来能感觉到阳光的味道还有点果香。”我当时还不信后来自身也喝过类似的茶,才理解他说的“阳光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买普洱茶时能够闻闻干茶有没有阳光味。假若有解释晒制工艺不错。
许多人分不清晒制和烘制,以为只是方法不同,其实差别很大。
晒制 | 烘制 |
---|---|
用自然阳光干燥 | 用人工加热干燥 |
温度较低变化缓慢 | 温度较高变化快 |
保留更多活性物质 | 活性物质缩减 |
适合生普 | 适合熟普 |
我曾经买过一款烘制的普洱,喝起来味道很浓但有点燥。后来又喝了一款晒制的,味道柔和多了而且越喝越有味。这就是区别。
去年夏天我住在乡下,闲来无事就想自身晒点茶叶玩玩。结果闹了个笑话。
我找了个大晴天把从茶山上采来的鲜叶杀青、揉捻后,摊在院子里晒。起初还挺得意觉得这阳光多好,结果晒了半天茶叶都蔫了一点香味都没有。
后来请教老茶农才知道难题出在摊晾太厚,而且没按时翻动。老茶农笑着说“晒茶是个技术活不是晒被子得用心。”
虽然落空了但这次尝试让我更理解晒制工艺的要紧性,现在喝茶我更会去感受茶里的阳光味道,想想它晒制时的情景。
现在许多地方还在用传统晒制,但也有部分变化。
不过我还是更喜爱传统的晒制。虽然慢但更有“人情味”,晒制的时候茶农会依照茶叶的变化随时更改,此类经验是机器给不了的。
对我而言晒制工艺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味道”。每次喝到晒制好的普洱,都能感受到阳光、空气和时间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喝一款老生普,茶汤里有一种独有的香气,后来才知道是晒制时阳光带来的。此类香气在陈化期间慢慢释放,越喝越有味道。
喝普洱茶不只是喝味道,也是在喝一种工艺一种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茶人着手重视晒制工艺,有些茶厂甚至会把晒制环节搬到茶山上,让茶叶晒得更自然。
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晒制工艺虽然简单但正是这类简单才让普洱茶有了特别的魅力。
我想说下次喝普洱茶时,不妨多感受一下它的“阳光味道”。也许你会在茶里找到部分意想不到的东西。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假如你也有晒制普洱茶的故事,欢迎分享。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chi/2312680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