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茶友聊天发现大家都对普洱茶的制作过程特别好奇,尤其是那些“老茶头”是怎么变出来的?每次去茶馆看着老板神神秘秘地拿出部分陈年老茶,价格贵得离谱心里就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来的?”感觉就像“盲盒”一样,开箱全靠运气价格还上天,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普洱茶到底是怎么从一片叶子变成咱们杯中的香茗的?这中间到底有多少“”?
普洱茶主要是用云南的大叶种茶树作为原料,这类茶树叶片大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适合制作普洱茶,其他地区的茶树品种做出来的茶,风味和转化效果都不一样,就像做面包务必用高筋面粉才能揉出好的口感和延展性。
晒青是普洱茶的关键工艺,通过阳光自然干燥保留了茶叶的活性物质,有利于后期转化,烘青则是绿茶的工艺高温毁坏了酶活性茶叶不会继续发酵,简单说晒青是为了“养”烘青是为了“止”,就像养宠物晒青是让它自由成长烘青是直接“冻龄”,🌞
杀青就是用高温(炒或蒸)停止茶叶的酶促反应,防止茶叶变红变黑。这个步骤非常关键杀青不到位茶叶简单变味;杀青过度,茶叶又简单发苦。就像煮饺子火候不到简单夹生火候过了简单破皮。这个“度”的把握全靠老师傅的经验年轻人真的很难掌握。
压饼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同时也能让茶叶更好地转化。压紧的茶叶内部湿度更均匀,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就像把一包薯片压扁虽然看起来不美观但更简单保留。而且压饼的造型也方便大家“装X”,摆在茶桌上特别有仪式感。
陈化就是普洱茶在适宜的条件下(通风、湿度适中、避光)慢慢发生化学变化,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逐渐氧化,茶汤变得更醇厚、顺滑。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就像美酒需要陈酿时间越久越香醇。但不是所有普洱茶都适合陈化,只有品质好的茶才能越陈越香,差茶放久了反而会变味。
生茶是自然发酵茶汤颜色浅,口感鲜爽刺激性较强,适合存放陈化,熟茶是人工渥堆发酵茶汤颜色深口感醇厚,刺激性小适合即饮。简单说生茶是“潜力股”需要时间成长;熟茶是“绩优股”,直接就能用。就像炒股生茶是长线出资熟茶是短线操作。
仓味是普洱茶在潮湿环境下储存发生的特殊气味,有点像发霉的味道。适度的仓味能够增长茶叶的层次感,但过重的仓味则会作用口感。就像地下室里的书放久了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有的人喜爱有的人厌烦。好的仓储能让茶叶“越陈越香”,差的仓储只会让茶叶“越陈越臭”。
普洱茶不是能够期存放的,虽然“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特点,但茶叶的转化是有极限的。存放时间过长茶叶中的有益物质会逐渐缩减,口感也会下降,一般而言生茶存放20-30年达到巅峰,熟茶则不需要那么久。就像人一样老了也会变“糟老头子”,不是越老越值钱。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步都有讲究。从采摘、杀青、揉捻、晒青、压饼到陈化,每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这也是为什么好的普洱茶价格昂贵的起因。下次再喝茶时不妨多留意一下茶叶的香气、汤色和口感,感受一下这杯茶背后的故事,毕竟一杯好茶喝的不仅是味道,还有那份匠心和时光的沉淀。🍵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chi/1229567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