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作为一名经常喝茶的朋友,我之前对普洱茶的理解其实挺浅的,直到有一次去云南旅游,才真正着手留意它的制作过程,普洱茶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神秘,但其实它也有本身的一套“成长路线”。
普洱茶的第一步就是采茶, 一般在春、秋两季采摘,尤其是春天的嫩芽品质,记得有一次和当地茶农一起上山采茶,他们说“好茶不在山上而在手上,”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采完的鲜叶要尽快应对,不然会变质,这时候萎凋就来了。
萎凋就像是给茶叶一个“放松”的过程,把鲜叶摊开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水分慢慢蒸发。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小时到一天不等。
我曾经试过一次把刚摘的茶叶放在竹匾里,第二天发现叶子变软了,颜色也暗了若干。这解释萎凋达成了。
不过萎凋也不是万能的。假若太湿或是太干都会作用后面的加工。
接下来是揉捻。这是为了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汁液,同时形成条索。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揉捻机的时候,感觉很神奇。茶叶被压成一条条的像面条一样。揉捻的程度会作用茶汤的口感,太轻的话茶味淡太重的话又会发苦。
不过手揉和机揉各有优劣。手工揉捻更变通但效率低;机器揉捻效率高,但或许不够细腻。
发酵是普洱茶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它与其他茶最大的不同之处。
发酵其实就是让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常常是在专门的发酵房里执行。
有一次我跟着茶厂的人去看发酵情况,发现茶叶的颜色从绿变红,味道也变得醇厚起来。这就是自然发酵的魅力。
不过发酵控制很难。倘若发酵过度茶叶会发黑、发酸;假若不够,又会有青涩的味道。
发酵之后茶叶需要执行干燥,也就是“杀青”。这一步是为了停止发酵,固定茶叶的品质。
干燥的办法有许多种比如晒干、烘干等,我比较喜爱晒干因为阳光能让茶叶更有“生命力”。
不过干燥时间也很关键,太短的话茶叶没干透简单发霉;太长的话又会丧失香气。
最后一步是压制和包装。普洱茶常常被压成饼、砖、沱等形式,方便储存和运输。
我买过一块老茶饼据说已经有几十年了。喝起来特别香口感也很顺滑。这就是陈化带来的好处。
不过压制技术也很关键。要是压制太紧茶不简单泡开;若是太松,又容易碎。
工序 | 目的 | 常见难题 |
---|---|---|
采摘 | 获取优质原料 | 时间不对作用品质 |
萎凋 | 缩减水分提升香气 | 过湿或过干作用后续 |
揉捻 | 形成条索释放汁液 | 力度不当影响口感 |
发酵 | 提升风味形成普洱特色 | 控制难度大易过火 |
干燥 | 停止发酵稳定品质 | 时间不足易发霉 |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品质。
作为一个普通茶友我觉得只要用心去喝,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不是所有茶都要懂工艺,但懂一点喝起来更安心。
若是你也喜爱喝茶不妨多理解一下这些工艺,说不定哪天你也能本身动手做一杯属于自身的普洱茶呢。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pan/204427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