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 正文
20257/28
来源:夜深思公子

普洱茶的真实制茶经历,普洱制茶工艺揭秘

字体:

普洱茶的真实制茶经历,普洱制茶工艺

普洱茶那股子陈年老味,喝下去整个人的灵魂都被拉扯到老时光里。可你真知道这茶是怎么来的?从鲜叶到饼茶中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弯弯绕绕?今天咱就撕开这层神秘面纱,给你讲个透心凉又透心暖的故事。

其实我以前也觉得普洱茶嘛,不就是晒晒、压压、放放?不过当我真正一头扎进茶山,才发现本身天真得像个刚出道的愣头青,那些所谓的“”们,嘴上说着传承手上干着偷工减料的活儿,你信不信?

1. 鲜叶采摘不是随便摘摘就行

你以为春茶随便摘就行?大错特错。好的普洱茶务必是“一芽两叶”而且得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摘。为啥?因为这时候的茶多酚含量最高,香气最足。我亲眼见过茶农凌晨4点就爬上山,手都冻僵了就为了那几片嫩叶。对比那些机器采摘的一亩地半小时搞定但口感?差远了。

应对方法选茶时看叶片完整度芽头多的才是好料。

2. 杀青火候差一秒都是灾难

杀青这步简直就是艺术活儿。铁锅烧到200多度师傅们双手不停翻炒像是在跳一种奇怪的舞。温度低了酶没灭干净茶会发酸;高了,香气全跑光还简单焦边。我试过一次手刚伸进去嗤啦一声,吓得我差点把锅掀了。那些批量生产?要么全程机器要么随便应付你说能好吗?

手工杀青 机器杀青
香气层次丰富约90%酶灭活 香气单一约60%酶灭活

3. 晒干:晒太阳也有大学问

晒干可不是把茶叶摊开就完事,得选晴天而且要薄摊不然底下发霉,上面干透,我见过最夸张的是一茶农用竹席铺了半亩地,每天翻动七八次手指都磨出茧子了。对比那些直接用烘干机的?口感差距就像夏天吃冰西瓜和吃微波炉加热的西瓜,懂?

应对方法买茶时闻干茶气味假若有霉味直接PASS。

4. 压制:力度拿捏决定成败

压制这步我真是服了。师傅们用石磨压饼得掌握好力度太松散,茶汤淡;太紧实转化慢,我亲眼见一个老师傅光压一个饼就喝了三壶水,手抖得像筛糠。现在许多厂子直接用液压机,噌噌几下搞定但出来的茶饼,要么边缘开裂要么中间空洞,你说这茶能喝吗?

  1. 传统石磨压制:压力均匀转化周期3-5年
  2. 机器压制:压力不均转化周期1-2年

5. 干仓陈化不是随便放放就成

干仓陈化,听着简单其实水深得很。得控温控湿还得定期翻动。我有个朋友存了20年的茶结果仓库漏雨,全毁了,现在许多商家直接用加湿器、空调模拟环境,听着高科技但茶叶吸收的湿气不均匀,喝起来要么干涩要么水味重。你知道吗?真正的好茶陈化进展中每年变化都不一样,就像人生得慢慢品。

应对方法:买老茶时看茶底干仓陈化的叶底是红褐色的,湿仓的是黑色的。

6. 分级包装:别被唬人的数字骗了

普洱茶分级从1级到9级,数字越小越好。不过现在很多商家玩文字游戏,比如把“7级”写成“701”,听着像特供其实还是7级。我以前就上过当花了高价买了个“501”,结果喝起来一股青味,其实啊分级主要看叶片大小和嫩度,不是数字越大越贵。

  • 1-3级芽头多适合即饮
  • 4-6级叶片适中适合陈放
  • 7-9级:叶片粗老适合煮饮

7. 市场乱象:小心那些“茶”

现在普洱茶市场乱得很。什么“班章王”、“冰岛公主”,听着吓人其实很多都是包装出来的,我有个茶商朋友告诉我,他见过用普通台地茶加点班章碎叶,就敢卖天价,而且啊很多茶饼印着“监制”,其实那个“”连厂子都没去过。你说气不气人?

化解方法:买茶时看厂家信息正规厂家都有SC认证。

8. 未来趋势:普洱茶会越来越“工业化”

说实话传统工艺的普洱茶,以后或许越来越少,你看现在机器采摘、机器杀青、机器压制,效率高多了,不过啊就像我刚才说的,那种手作的温度和味道,是机器给不了的,未来也许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是超级高端的手工茶,要么是平价的大路货中间档次的或许就没了。

独到观点:与其追求天价老茶不如找个靠谱的小厂买点新茶慢慢存,这才是普洱茶的正道。

普洱茶那陈年的韵味里,藏着时间的秘密和匠人的心血。下次你再端起一杯普洱,可别只顾着品味道多想想这杯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挣扎。

精彩评论

【纠错】 【责任编辑:夜深思公子】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