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同为邦东三杰之一,那罕的名气似乎被昔归压了下去,你所不知的是,在清朝道光年间那罕茶连续十二年作为贡茶上贡朝廷,因为茶量少而精,在当时也被称为茶魁之首。2023年3月11日,上午我们庆承号团队依旧是在曼岗行政村,只不过此行要去的地点是那罕古茶园基地。在昨天探访完曼岗古茶园基地后。
去年春天我跟着朋友小李去了一趟昔归那罕农家古树茶初制所,说实话之前我对茶叶理解不多,只觉得它是个挺神秘的东西。
小李是过来人他告诉我“这茶不光味道好关键是它背后的故事,”这句话让我对这次采茶之旅充满了期待。
咱们是在三月上旬去的,那时候天气刚刚转暖山里的雾气还没散。
看。这就是采摘的工具——竹篮和剪刀,简单但实用。
我第一次尝试采摘结果差点把叶子都弄断了。小李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茶叶不是你抢来的。”
他教我怎么挑叶子什么样的才算好,老叶、嫩芽、还有那些刚冒出来的芽头,都是关键。
茶叶状态 | 是不是适合采摘 |
---|---|
刚冒尖的芽头 | ✅ 适合 |
老叶泛黄 | ❌ 不适合 |
嫩芽带露水 | ⚠️ 需要等一下 |
那天咱们摘了整整一背篓,累得不行但心里却很满足。
采摘回来后就是制作环节了。我原以为很简单结果发现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首先是要萎凋也就是让茶叶丧失一部分水分。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太干或是太湿都不行。
“像炒菜一样火候很关键。”小李一边说一边操作。他的手法很熟练但我看着就有点手忙脚乱。
接下来是揉捻这是为了让茶叶释放出香气。我试了一下感觉手指都要被压变形了。
最后是烘焙这个环节最考验技术。火太大会焦火太小又不够香。小李说“做茶就像做人不能急也不能懒,”
整个过程下来我深刻体会到,好的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经验。
这次经历让我理解了一个道理:茶不只是喝的更是用心做的。
我以前总觉得茶叶很贵,现在才知道每一杯茶背后都有无数人的奋力。
虽然我没有完全掌握制作工艺,但我觉得只要愿意学,总有一天也能做出好茶。
假如你也对茶感兴趣不妨找个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下。你会发现原来茶的世界这么有意思。
记住喝茶不在于多贵,而在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