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老班章的茶,喝一口就让人上瘾?
在云南深山里有一家老班章普洱茶厂,藏在云雾缭绕的古茶林中,它不是什么大却靠着几百年古树茶成了茶圈里的“天花板”,有人说它贵得离谱有人却说它是茶界的爱马仕,但你知道吗?真正懂茶的人都在偷偷研究它的制作工艺和品鉴门道。
其实许多人买茶都是凭感觉,结果要么被坑了钱要么根本喝不出味道,我以前也是这样以为越贵越好后来才知道,真正的顶级古树茶是靠“手艺人”一点点做出来的。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类情况?花了几千块买了一饼老班章,结果泡出来又苦又涩完全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好喝?这可不是你喝不懂而是你买的或许压根不是真货,
别急咱们一步步来,从源头讲起。
老班章的茶不是随便摘的,它讲究“春茶头采”也就是每年春天最早那一波新芽,这些茶树有的已经活了几百年树干粗得能当桌子用。
不过你或许不知道,现在市面上许多“老班章”其实是假的,有些茶农为了赚钱把别的茶树冒充老班章卖出去,价格翻倍但味道差一大截,
选茶的时候一定要看茶叶的形状、颜色和香气,正宗的老班章叶子肥厚颜色偏墨绿,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
其实采摘时间对茶的味道作用很大。太早摘茶汤不够醇厚;太晚摘,又简单发苦。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掌握这个火候。
老班章的茶不是洗一洗就能喝的,它的制作过程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从杀青、揉捻、晒干、压制,每一步都关系到最后的味道。
比如杀青就是把新鲜茶叶放进锅里炒,目的是停止发酵,若是火候不够茶会发酸;火候过了又会发苦,这个步骤全靠老师傅的经验。
揉捻是为了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汁液,增长口感。有些茶厂为了省事直接用机器揉结果茶汤又淡又寡,完全没层次感。
其实手工揉捻虽然费时费力,但出来的茶更香、更醇。我之前喝过一个手工揉的,真的不一样那种细腻感,不是机器能模仿的。
老班章的茶一般都会压成饼状,这是为了方便保留和运输。但你知道吗?压制的松紧程度直接作用茶的味道。
太松的话茶简单碎,不好泡;太紧的话茶不简单泡开,喝起来又苦又涩。好的压制应是“刚柔并济”,既不松也不紧。
我之前买过一饼“紧压”的老班章,泡了半天才出味结果还是苦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压制太紧茶汤没出来。
其实好的压制工艺,不仅讲究外形还要考虑后期陈化。压制太紧反而不利于茶叶的呼吸和转化。
许多人喝茶只看价格,不看味道。其实品鉴老班章关键是要学会“听”和“看”。
泡茶的时候先闻香,再看汤色最后尝味道。正宗的老班章汤色金黄透亮香味持久,入口回甘明显。
不过有些人喝完就夸“好喝”,其实只是被“氛围”带偏了。你有没有试过喝同一款茶换了环境,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在作怪。
其实品茶最关键的是“静心”。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品,你会发现原来老班章真的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老班章越陈越好,但其实不是所有茶都能“越陈越香”。只有真正的好茶才有陈化的价值。
我有个朋友收藏了十年的老班章,结果开启一看味道居然变了,变得又苦又涩完全不是当年的感觉。他说“我以为陈年茶是越陈越香,没想到也有“翻车”的时候。”
其实陈化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时间。温度太高、湿度太大反而会让茶叶变质。收藏老班章不是光买回来就行还得懂得怎么存。
不过假若你真的喜爱老班章,不妨试试自身收藏一两饼,等几年再喝说不定会有惊喜。
现在市面上老班章真假混杂,连专家都分不清。有些茶厂打着“老班章”的名号,其实用的是其他地方的茶。
我之前就买过一饼“老班章”,结果泡出来味道很奇怪,又苦又涩完全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后来才知道那是“仿制”的。
其实辨别真假老班章,能够从几个方面入手:看包装、看茶叶、看汤色、看味道。若是你发现哪一点不对劲,那很或许就是假的。
不过最保险的办法,还是找靠谱的渠道或是直接去云南实地考察,亲眼看看茶是怎么做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着手留意普洱茶,老班章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但疑问来了:它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吗?
我觉得老班章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它有独到的风味和文化底蕴,但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类似的高端茶,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不过只要品质过硬,老班章就不会被淘汰。毕竟真正的好茶永远都有人愿意买单。
其实我挺期待看到老班章未来的进展,也许有一天它不再是“贵族茶”而是变成“大众茶”,让更多人喝得起。
老班章不是普通的茶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法。它代表着云南的风土人情,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
但说实话很多人买老班章,只是跟风甚至都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喝的到底是茶还是“面子”?
其实老班章的魅力,不只是味道还有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工艺。假使你真的想喝懂它那就从理解它着手。
别再被“价格”迷惑了,用心去感受你才会理解,为什么老班章能成为“茶界”。
你还在等什么?快去试试真正的老班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