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一个视频说“3个步骤就能把生普洱茶变熟普洱”,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科技与狠活”吗。但仔细一看评论区全是“真的假的?”、“我试了没变啊”、“别被骗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朋友送了一盒生普说是“越陈越香”,结果泡出来一股青草味,差点把我呛哭,后来才知道生普和熟普差别大着呢!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事儿,顺便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
生普洱茶就是刚采摘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等简单化解,没有发酵。味道比较苦涩但后期能够慢慢转化,许多人觉得它“有潜力”,但初期喝起来真不是滋味。
我第一次喝生普的时候,感觉像在喝一杯加了青草的水,有点冲鼻还带点涩,不过后来听说它越陈越好,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了几块,结果几年后居然变得顺滑了不少,真是意外惊喜。
生普洱茶就像一个慢热型的朋友,刚着手不热情但时间久了,反而更懂你。
熟普洱茶是经过人工发酵的颜色深红,口感醇厚适合喜爱温和茶味的人。它的制作过程更复杂也更讲究。
我第一次喝熟普是在朋友家,一入口就觉得温润顺滑,完全没有生普那种刺激感,朋友说这是“老茶”我一听心想原来老茶这么好喝啊。
熟普洱茶就像一个成熟稳重的大叔,不吵不闹但每一口都让人舒服。
因为熟普的味道更温和,更适合日常饮用而且据说还能养胃,有些人觉得生普太“硬”,就想办法让它“软化”。
我起初也是这么想的觉得生普太难喝,就想把它变成熟普。结果试了很多方法要么落空要么效果不大,最后还是舍弃了。
其实强行转变茶的属性,或许适得其反不如直接买熟普来得实在。
理论上讲生普可以通过自然陈化慢慢变成熟普,但这需要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完全转化。
我曾经尝试过把生普放在阴凉处存放,结果几年后虽然味道变了,但还是带着一点生普的“青涩”,不像熟普那样纯粹。
生普变熟普不是靠几个步骤就能做到的,更多是时间和环境的作用。
网上有人说用“高温闷泡”、“加糖”、“加酵母”等形式让生普变熟,但我试过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次我用了“红茶发酵法”,结果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差点没敢喝。
这些方法听起来很神奇,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大于收益,提议谨慎尝试。
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或是是为了卖产品。有些商家会故意制造“神秘感”,让人觉得“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能变出熟普”。
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说“3个步骤就能变熟普”,看完后我只想说:“你是不是在开玩笑?”
这类内容简单让人上当,尤其是对茶不太掌握的人,一定要多查资料别被忽悠了。
可以从外观、气味、汤色、口感等方面判断。熟普颜色更深香味更浓,汤色红亮口感更柔和。
我第一次分不清它们的时候,就去问了茶店老板他一句话点醒我“生普像年轻人熟普像大叔。”
现在我一看到茶就知道它是哪种,再也不怕被“忽悠”了。
不要轻信“高科技”、“秘方”之类的说法,也不要被“老茶”、“陈年茶”迷惑,要选正规渠道看包装和证书。
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一款“十年陈化生普”,结果开启发现是新茶气得我直拍大腿。
买茶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里”是不是靠谱。
项目 | 提议 |
---|---|
采购渠道 | 选取正规店铺 |
观察外观 | 颜色深红为熟普 |
闻香气 | 熟普有陈香生普有青草味 |
尝味道 | 熟普顺滑生普苦涩 |
生普和熟普各有特色别想着“一键变熟”。假使你真的喜爱熟普不如直接买一饼来喝省心又安心。
别再被那些“玄学教程”骗了,喝茶要用心更要理性。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茶如人生慢慢品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