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有意思的,古人到底怎么喝普洱茶?别看现在喝茶好像挺随意,搁古代那可是个讲究事儿,仪式感拉满,我呢就是个爱喝茶的老茶客,泡了十几年茶了也翻了不少古籍,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年古人是怎么跟普洱茶“打交道”的。
先说个题外话古代的普洱茶跟咱们现在喝的可不一样,那时候普洱茶更多是作为一种“边销茶”,主要供给边疆的兄弟民族,中原地区的人喝得相对少些,而且那时候的交通、储存条件都有限,好茶更是稀罕物。
我记得小时候老家有位老爷爷,他常说他们年轻那会儿,能喝上一块老茶砖那得是过年过节或是来了贵客才有的待遇, 平时哪舍得喝?这大概能想象一下古时候好茶的可贵了吧?
不像咱们现在喝的散茶、饼茶那么方便,古时候特别是运输到远方的茶叶,为了方便带着和储存大多做成茶砖或是茶团,普洱茶也不例外,你想啊一饼茶能放个几十年方便得很,我之前淘到过一块老茶砖,硬邦邦的得用专门的工具才能撬开,这大概就是古人喝普洱的“标配”吧。
古人喝茶可不光是为了品味,在边疆地区茶可是日常必需品解渴、消食、去油腻,你想啊天天吃牛羊肉不喝点茶那肚子得多不适?
而且在古代,茶还是一种要紧的社交媒介,“以茶会友”可不是白说的。家里来了客人奉上一杯热茶那是最基本的礼仪。我有时候接待朋友泡上一壶好茶感觉气氛都轻松了不少,这跟古人用意差不多。
现在咱们泡茶或许随手抓一把茶叶,冲开水就行。但在古代尤其是喝普洱这类有“身份”的茶,那流程可复杂了简直是一场仪式。
这一套流程下来光听就够累的了,更别说亲自操作了,不过我觉得这仪式感其实也是喝茶的一部分乐趣所在,它让你慢下来静下心来感受茶的魅力。
古人喝茶的这些讲究不仅仅是为了喝好一杯茶,更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其实我觉得这些讲究,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咱们更需要部分仪式感来调节身心。就像我工作累了就泡上一壶茶,依照古人的方法慢慢品味,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茶会,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场“古法泡茶”的演示。演示的老师穿着汉服,手持茶具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优雅极了。特别是冲泡的时候水沿着壶口缓缓注入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听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演示完结后我还特意向老师请教了几个疑问。老师告诉我古人的泡茶方法虽然复杂,但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而且泡茶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修行,需要用心去感受。
我深有同感。现在许多人泡茶追求迅速便利用茶包、用速溶茶粉,虽然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那份仪式感少了那份对茶的敬畏之心。
古人怎么喝普洱茶?他们讲究备器、择水、候汤、投茶、洗茶、冲泡、分茶、品饮,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这些仪式看似繁琐实则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我们现代人喝茶不一定非要完全模仿古人,但我们能够借鉴他们的精神,用心去泡茶用心去品茶,让喝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形式,更是一种与本身的对话,一种与生活的和解。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假若你也喜爱喝茶不妨试试用古人的方法泡一泡普洱,体验一下那份久违的仪式感,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