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 > > 正文
20257/23
来源:苏佳怡-旅游接待

宜昌到西藏色季拉山三日游:震撼高原风光,三日内穿越雪域秘境!

字体:

宜昌到色季拉山三日游震撼高原风光三日内穿越雪域秘境,

你是不是也想过去一次,看看那里的雪山、湖泊和原始森林?其实从宜昌出发只要安排好路线,三日游也能玩得超值,虽然时间不长但绝对能让你感受到高原的壮美和神秘, 交通形式选取飞机+包车 从宜昌飞拉萨是最快的方法,提早3个月订票真的能省不少钱,到了拉萨别急着直接去色季拉山,先在市区逛逛比如布达拉宫、大昭寺这些地方,不过说实话第一天早上起来就有点高反,头晕晕的但多喝水、少运动,慢慢就好了, 第二天一路向西看尼洋河和鲁朗林海 第二天一早,咱们就包了辆车直奔色季拉山,路上风景太美了特别是尼洋河水蓝得像宝石,看着就让人想拍视频发朋友圈,还有鲁朗林海一片片树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童话世界, 你或许将会问“这路好走吗?”其实山路有点陡但司机技术好一路上也没觉得特别累,不过提议你带上红景天、高原安这些药,以防万一, 第三天登上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看南迦巴瓦峰 第三天是重头戏!咱们一大早就出发爬上色季拉山口,站在山顶一眼望去全是雪山和云海,感觉整个人都被大自然包围了。南迦巴瓦峰就在眼前雄伟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高原反应别怕多喝水少剧烈运动 其实刚着手我也担忧高反,但后来发现只要留意休息、多喝水,难题不大。记得带好防晒霜、墨镜、帽子,紫外线真的很强晒一下脸都疼。 行程安排小贴士 - 第一天宜昌→拉萨 - 飞机抵达后,先适应环境不要马上去爬山。 - 布达拉宫、大昭寺这些景点能够安排在下午。 - 第二天拉萨→色季拉山 - 早上出发,路上看尼洋河、鲁朗林海, - 晚上住拉萨整理行李筹备返程。 - 第三天:色季拉山→拉萨→回家 - 清晨登色季拉山口,看日出和云海。 - 下午返回拉萨收拾行李乘机或回宜昌。 留意事项 - 高原反应:别怕多喝水少运动。 - 防晒太阳很毒墨镜、帽子、防晒霜一个都不能少。 - :红景天、高原安、葡萄糖都备上。 - 天气:色季拉山旅游季节是春秋季,春天看杜鹃花秋天看五彩林海。 个人感受 说实话,这次旅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色季拉山的日落。那一刻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金黄色,云海翻滚雪山若隐若现,真的太震撼了。我朋友小张当时趴在车窗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顾着拍照。 为什么选三日游? 有些人或许将会说“三日游太赶了吧?”其实不然只要你安排好节奏三天足够看到精华部分。而且这样的行程不会太累适合第一次去的朋友。 有没有什么坑要避? - 别信任低价团:有些团看起来便宜但会强制购物或是加价自费项目。 - 别乱吃东西:高原上肠胃简单不舒服,尽量吃清淡点。 - 别熬夜:高反的时候晚上睡不好更不适。 总结一下 从宜昌到色季拉山,三日游真的值得一试。虽然时间不长但你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体验最真实的高原生活,假若你也想去不妨试试这个行程说不定你会爱上这里。 实用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 交通 | 飞机+包车 | | 行程 | 3天 | | 季节 | 春秋 | | 高原反应 | 多喝水,少运动 | | 防晒 | 防晒霜、墨镜、帽子 | | | 红景天、高原安、葡萄糖 | 最后提示 假使你是第一次去,别太紧张,放松心态享受旅程。你会发现不仅有美景还有独有的文化和人情味。 标签:#旅行 #色季拉山 #三日游 #高原风光 #自驾游 #旅行攻略 表情符号:🌄✨⛰️🌿 文本颜色示例: 留意。高原反应不可忽视, 防晒很关键别让紫外线欺负你。 颜色示例: 记得多喝水保持体力。 每天早点休息养足精神。 加粗与斜体: 别怕高反慢慢来。 *有时候慢一点反而更舒服。* 序号列表: 1. 抵达拉萨后先适应环境。 2. 第二天前往色季拉山,欣赏沿途风景。 3. 第三天登顶色季拉山口,看日出和云海。 表格示例:
日期 行程 备注
第1天 宜昌→拉萨 适应高原参观布达拉宫
第2天 拉萨→色季拉山 看尼洋河、鲁朗林海
第3天 色季拉山→拉萨→回家 登山看日落整理行李
完结语: 这次三日游让我感受到了的魅力。虽然时间短但每一刻都很值得。假若你也想去不妨试试这个行程说不定你会和我一样,爱上这里, 标签:#旅行 #色季拉山 #三日游 #高原风光 #自驾游 #旅行攻略

精彩评论

头像 诗韵游心 2025-07-23
宜昌到拉萨飞机:提前3个月订票能省不少钱 拉萨到色季拉山:包车约800元/天,可以拼车 高原反应药:红景天、高原安、葡萄糖都备上 第二日:拉萨到色季拉山,视觉盛宴 今天绝对是精华中的精华!早上7点出发,一路盘山公路,风景美到窒息。记得当时我们开车经过纳木错,那水蓝得像宝石,我朋友小张直接趴在车窗上不说话了。
【纠错】 【责任编辑:苏佳怡-旅游接待】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