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你有没有被“土楼茗茶”这个词刷屏?它像一阵风一样席卷了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许多人说这是新茶饮的黑马,但也有人质疑它的本质。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到处都是“土楼茗茶”,但你问别人他们也不太清楚这是什么茶,其实我起初也是这样喝了一杯觉得味道还行,但就是搞不懂它到底是什么类型。
依据某平台的数据去年“土楼茗茶”的搜索量增长了300%。但你知道吗?它的销量和口碑却没跟上。许多人喝了之后说“口感一般”,甚至有些人直接说“就是普通奶茶换个名字”。
其实我觉得这跟市场推广有关。许多商家打着“传统”“原生态”的旗号,但实际产品或许只是普通的茶加奶。就像你去一家店老板说这是“古法制作”,结果你喝完才发现不过是加了点香精。
有一次我在街边小店尝了一杯,感觉味道很淡像是水冲的茶。我问老板“这是什么茶?”他说“这是土楼茗茶,”我心想这不就是普通绿茶嘛?但包装一换价格翻倍就成“高端”了。
从茶叶种类来看土楼茗茶或许用的是乌龙茶、绿茶或红茶,但难题在于它没有确定标注原料也没有统一标准。这就导致消费者很难判断它到底是什么。
比如你买一杯龙井茶,价格大概在20-50元之间而“土楼茗茶”或许卖到30-60元。但味道呢?说实话差别不大,甚至有些还更差。这就是它的痛点。
我觉得倘若“土楼茗茶”不能真正提升品质,只会越来越难保持热度,毕竟大家现在都挺理性,不会为一个噱头买单太久。不过假如它能做出真正的特色,说不定还能走远。
项目 | 土楼茗茶 | 传统茶 |
价格 | 30-60元 | 20-50元 |
口感 | 一般 | 稳定 |
知名度 | 高 | 中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是同样的茶,价格却差这么多?其实这就是营销的魅力,但别忘了好茶不是靠包装撑起来的。
有时候我会想,倘若咱们能多留意一下茶本身的味道,而不是名字也许就不会被这些“概念茶”忽悠了。
下次你看到“土楼茗茶”,不妨先问问自身:它是真的好喝还是只是听起来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