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前几天朋友聚会我端了一壶红茶去,结果一喝就翻车,不是味道不好是太苦了。朋友说“你这茶是不是没泡对?”我一脸懵心想我平时泡茶不都挺正常的吗?后来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茶都能“闷”着喝,有的茶一闷就变味有的茶不闷根本泡不出好味道。
“闷茶”就是把茶叶放在杯子里,盖上盖子或是用热水长时间浸泡。有些人觉得这样能更好地释放香味和营养。
但其实“闷”这个动作,就像给茶做“热敷”时间长了就会过头。有些茶适合慢慢泡有些茶一闷就发苦。
比如绿茶一闷就变成“苦瓜茶”;红茶、乌龙茶则需要适当“闷”,才能泡出醇厚味道。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清汤绿叶,口感清新。但它的叶子很嫩一闷就简单变苦。
许多人泡绿茶喜爱“焖一下”,结果越焖越苦像在喝一样。
我以前也犯过这类错一次泡绿茶用了10分钟,结果差点没喝下去,现在我知道了绿茶要快出水别让它“憋太久”。(真的会苦到质疑人生)
红茶是全发酵茶味道浓稠,香气浓郁,它比绿茶耐泡所以稍微“闷”一点也没事。
不过也不能太狠不然也会苦,我之前泡红茶放进去直接盖上盖子结果第一泡就特别浓,第二泡又淡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迅速洗一遍茶再适当闷一下让味道慢慢出来。就像谈恋爱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它需要一定的“闷”来激发香气,但也不能太久。
我以前泡乌龙茶总是怕不够味,就一直闷着结果最后泡出来的茶像“老茶渣”,完全没味道。
现在我知道了乌龙茶要“醒茶”,然后用高温水冲泡再适当闷几秒,就能喝出它的层次感,像打游戏节奏很关键。
当然会。不同的杯子、壶闷茶的效果不一样。比如玻璃杯透气性差简单闷出苦味;紫砂壶透气好,反而更适合泡部分需要“养”的茶。
我之前用保温杯泡绿茶,结果一整天都在里面泡,第二天拿出来喝简直像喝“茶汤药”。
选对茶具就像选对对象,不合适的话再好的茶也会“翻车”,(茶具选错了真的会气死人)
有些人觉得闷茶能泡出更浓的香味,尤其是部分老茶客他们喜欢那种“慢工出细活”的感觉。
但我发现闷茶有时候只是“心理安慰”,真正的好茶不需要闷轻轻一泡就能喝出味道。
就像有的人喜欢“熬夜”,以为这样能更高效结果反而累垮了身体,闷茶也是这样不一定好。
倘若你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还带点“焦味”那大概率是闷过头了。
我有一次泡红茶泡了15分钟,结果喝起来像“烧焦的木头”,差点没敢喝完。
判断方法很简单:看颜色假如茶汤太深甚至有点黑,解释或许闷过了。闻味道要是有“焦味”或“苦味”,那就得停一停。
掌握每种茶的特点别盲目跟风。控制时间别让茶在水里待太久。
我以前总觉得本身泡茶还行,直到有一次被朋友指出:“你这茶太苦了!”我才意识到疑问。
现在我会先查一下茶的类型,再决定怎么泡。就像打游戏不理解机制就乱操作肯定翻车。
泡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像生活一样需要耐心和技巧。别再随便“闷”了否则下一杯或许是“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