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前段时间我朋友小王就栽了跟头,花了大几千买的“古树”易武,泡开一看叶底软趴趴的,口感也平平无奇,其实许多茶友都遇到过类似情况,要么价格虚高要么品质不符要么就是买回来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你说气不气人?
你以为那饼写着“90年代”的易武老茶,真的有那么老?别傻了,现在市面上年份可不少见,比如去年我看到一个案例某款号称“80年代”的易武茶,检测出来实际年份才10年,这差距简直离谱,价格却翻了10倍,
其实老茶和新茶,口感差别大着呢,老茶醇厚新茶鲜爽,你拿到手泡一泡就知道,不过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做旧手段也高明。比如加湿、高温甚至用药水应对。你说咱普通茶友咋分辨?
你以为买的是易武正山,结果呢?或许是麻黑、曼撒甚至是邻县的茶。这事儿真发生过!比如我去年买的“易武正山”,后来才知道是“曼撒”的。口感?确实差点意思。产区不同风味天差地别!
其实易武产区里,不同山头差异巨大。比如刮风寨的香气高扬薄荷塘的清凉感强。你拿到手,仔细闻闻喝喝感受一下。不过现在许多商家根本不标明详细山头,只写“易武”。你说这咋整?
山头 | 香气特点 | 口感特点 |
刮风寨 | 兰花香 | 醇厚 |
薄荷塘 | 清凉感 | 清爽 |
你以为原料好就一定能喝到好茶?天真了。工艺不到位好料也白搭。比如发酵过度或杀青不足都会作用口感。我朋友就遇到过一饼易武茶泡出来又苦又涩,简直不能喝。工艺才是灵魂!
其实普洱茶工艺,讲究多着呢。比如发酵要控制湿度、温度,杀青要掌握火候。不过现在许多小厂根本没这技术。要么就是追求快要么就是成本控制。你说咱消费者咋知道是不是工艺疑问?
争议焦点来了:易武茶会不会越来越贵?我觉得大概率会。毕竟好山头、好工艺、好年份,都稀缺。不过价格虚高的坑也会越来越多。咱得学会辨别别被忽悠了。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其实现在许多茶友,已经着手注重性价比了。比如选若干小厂但工艺好的,或是年份适中、价格恰当的。不过市场乱象短期内还改不了,你说这咋办?只能多学、多试、多比较了。
有次在茶友群里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这饼易武咋这么涩?” “估计是发酵过度了。” 唉这事儿真让人头疼。不过好在现在信息发达多问问、多看看,总能找到靠谱的。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hu/2164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