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叶底粘稠的起因分析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普洱茶里那个“粘稠”的秘密,你有没有试过泡普洱特别是老茶泡完之后茶底摸上去滑溜溜、粘糊糊的?这可不是茶叶没洗干净哦,这里面门道多着呢!
啥是“粘稠”?
先别急着翻白眼听我慢慢说,这“粘稠”啊其实就是茶叶泡开后叶片摸起来的质感,好的普洱茶尤其是年份久的叶底多数情况下不是脆生生的,而是有韧性甚至有点像摸湿了的海绵,但又更滑润懂?
我有个朋友刚接触普洱那会儿,泡完茶就把叶底往垃圾桶一扔,还嘀咕“咋这么软乎”,后来我让他摸摸看他说“咦这玩意儿还挺有弹性,滑溜溜的”。
为啥会粘稠?
这就要从茶叶本身的“成分”说起了。茶叶里有许多好东西其中一种叫茶多糖的东西就是这粘稠感的大功臣。
- 茶多糖含量高:好普洱特别是老茶茶多糖含量往往不低。这些多糖类物质溶解在茶汤里,让茶汤喝起来醇厚叶底自然也就显得粘稠了。
- 内含物质丰富除了茶多糖茶叶里的蛋白质、果胶等物质也会作用叶底的质感。这些物质含量高叶底自然更“实在”更有厚度感。
举个栗子我之前喝过一款放了十几年的老生普,泡到 叶片都舒展开了,摸上去特别软但不是烂掉的那种软,是很有质感的粘稠感。当时我就觉得这茶肯定不错,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就是茶多糖和其它内含物质在发挥作用。
年份和工艺的影响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年份对叶底粘稠度的影响也很大。
- 陈化过程:茶叶在存放期间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茶多糖会逐渐增多同时部分影响涩味的物质会转化。老茶的叶底多数情况下比新茶更粘稠,口感也更柔和。
- 制茶工艺不同的制茶工艺也会影响叶底的最终状态。比如杀青火候、揉捻程度等等,都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保留和转化,进而影响叶底的粘稠度。
我有个茶商朋友他跟我说,他们家有一批茶因为当年杀青稍微有点过头,造成茶叶后期转化慢了点,叶底的粘稠感就没那么明显,但茶汤的香气却特别好。你看这工艺的影响有多大?
怎么判断叶底的粘稠度?
光听理论不过瘾咱们来点实际的,下次泡普洱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 看叶底颜色好的普洱茶叶底颜色多数情况下比较均匀,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假若颜色深浅不一或发黑发暗那或许品质就一般了。
- 捏叶底:泡完茶后用手指轻轻捏一下叶底,好的叶底有韧性不简单捏烂而且感觉有点“粘”手指,
- 闻叶底好的普洱茶叶底闻起来有淡淡的陈香或樟香,没有异味。
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但能够作为一个参考,就像我刚着手学品茶那会儿,每次泡完茶都忍不住去捏捏叶底,闻闻味道慢慢就有点感觉了。
粘稠≠好?
这里要留意一下叶底粘稠不等于就一定是好茶。有些茶可能因为工艺疑问,或是存放不当叶底也会显得粘稠,但口感可能并不好。
比如有些茶因为水分控制不好,发霉了叶底也可能变得粘稠,但那是有害的粘稠绝对不能喝。判断一款茶好不好还是要综合来看不能光看叶底。
我有个同事就喜爱买那种看起来叶底特别粘稠的茶,结果喝起来又涩又苦还怪我给他推荐了“坏茶”。后来我让他把茶拿到阳光下看看,结果发现叶底有许多黑点,那肯定是发霉了。
总结一下
普洱茶叶底粘稠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糖等内含物质丰富加上年份和工艺的影响。好的粘稠感是普洱茶品质的一种体现,但不是唯一标准。
下次泡普洱不妨多留意一下叶底,感受一下那份特别的粘稠感,最要紧的还是喝出好滋味,找到本身喜欢的茶!
好了今天就唠到这儿。关于普洱茶叶底粘稠的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尽兴酣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