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特别是生茶,以其特别的陈化潜力备受茶友青睐,苦涩是生茶常见口感但并非越苦越好,实际上苦涩度与转化潜力并非线性关系,优质普洱茶需平衡苦涩与回甘,苦涩适中者更易陈化出丰富层次,许多茶友误以为苦味越重,转化越快这其实是个误区。
你有没有试过买回来的普洱茶苦得发麻?其实我刚着手也这么觉得,以为苦味越重放几年后越香,不过后来发现有些茶越存越苦口感反而变差了,比如我去年买的某茶,刚开饼时苦涩明显存了半年后,苦味不减反增茶汤还发涩,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越陈越香”。
其实苦味主要来自咖啡碱和茶多酚。数据显示优质生茶茶多酚含量约18%-24%,苦涩适中。不过苦味过重的茶往往茶多酚含量超标转化时简单氧化过度,致使茶汤变暗香气流失。就像我朋友存的某山头茶,苦味极重三年后汤色浑浊,香气寡淡完全没达到预期。
苦涩度 | 转化潜力 |
适中 | 高 |
过重 | 低 |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许多茶都强调“苦回甘”?其实这是市场趋势但真正懂行的茶友都知道,苦味需与回甘平衡。比如某知名茶厂的数据显示,苦甘比在1:3的茶陈化5年后香气提升40%,而苦甘比1:1的茶转化后香气反而下降15%。这解释了什么?平衡才是关键。
不过关于苦味与转化的争议一直存在。有些老茶客持续“无苦不陈”,认为苦味是陈化的基础。比如我听到的对话“这茶不苦存了也是白搭。”但也有人反驳“苦味过重存久了简单发霉你还敢喝?”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怎么样把握“度”。
你有没有试过喝一口苦涩的普洱,喉咙发紧?其实优质茶苦涩后很快会有回甘生津,比如我喝过一款古树茶,入口苦但几秒后满口生津,茶汤顺滑。不过苦味过重的茶喝完口腔发干甚至有点刺喉,这类茶存了也未必好。
其实普洱茶的苦味与转化价值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数据显示苦甘平衡的茶陈化后香气提升更明显。比如某茶企的实验苦甘比1:2的茶5年后茶多酚转化率更高,汤色更亮。不过苦味过重的茶存久了容易氧化过度反而丧失价值。选茶时别只看苦味更要看回甘和整体平衡。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chapan/215112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