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杨海潮(北京大学博士):为什么喝普洱茶?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再上升一步,就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喝茶?这个问题我之前从茶叶的传播角度谈过,包括周重林也在他的《茶叶战争》中提过,比如说蒙古人、藏区为什么要喝茶?因为茶是汉文化精致生活的象征,是当时的一个学习对象。很多人说,过去的云南人是不喝普洱茶的。这方面的语言学探索其实已有严肃研究。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的杨海潮老师在《“普洱”音义考》中通过一系列的搜索与推理,发现「Puer」这个发音,最早源于古代的傣泰文化。今天普洱茶的主产区也基本被傣泰文化覆盖,普洱茶在这个地方诞生,从地理上看也合理,符合语言学的推断。此外。

在“凤凰观察家”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杨海潮发言说,我们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国有多少人的肚子里有油水需要喝普洱茶来刮油、降脂减肥?所谓云南人过去不喝普洱茶,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我们要感谢种茶的茶农和卖茶的茶商,感谢喝茶和买茶的人。

#凤凰生活观茶家# 走进历史 探寻佳茗与往事——杨海潮 以严肃的研究推动云茶发展 #凤凰生活观茶家栏目品鉴推广大使杨海潮# 跟随杨海潮重走茶马古道,他可以在历史遗迹中为我们“重现”当年茶业鼎盛的民间光景。在热烈的对话氛围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文中、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杨海潮、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蓝增全、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阮殿蓉、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正荣、普洱华煜茶业赵华琼等与会嘉宾也纷纷踊跃发言。

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副主任杨海潮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独家专访时介绍 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在大夏见筇竹及蜀布 经询问后推测 有商路从云南和四川通往身毒(印度) 昆明主城区顺城街 明清时为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马帮集散地 清末。杨海潮,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副主任。长期从事西南民族语言和历史文化的田野调查,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民族史、茶马古道以及茶史和茶文化。

北京大学的孔江平老师、汪锋老师、杨海潮老师和中科院的邱东教授、中国农大的李溱教授组成一个一个团队,将茶的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科学实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茶叶,他们检测了云南国色端庄普洱茶提供的十年序列的冰岛古树茶,从中检测出4000多种化学成分,经过聚类分析,初步显示普洱茶的年份是可以鉴别的。

更进一步,饮茶风俗虽然在盛唐时期就已经扩散到北方,南方则有更长时间的传统(杨海潮《茶文化在唐代的传播:时间、空间、社会》),但是我们甚至不清楚智积和尚的生平与师承,也不清楚他喝茶的习惯究竟是得自当地风俗还是得自师门传统,更不清楚他是否有喝茶的习惯。那么,董逌《广川画跋》所引述的这则陆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