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圈最近炸开了锅,俊仲号这款年熟茶号称“熟得刚刚好”可你品,你细品真的吗?开启那红包装盒一股醇厚香气扑面而来,茶饼圆润饱满色泽油亮诱人,但别急着激动这背后或许藏着你想不到的秘密。
其实我以前也傻傻分不清,市面上熟茶琳琅满目动不动就“熟得刚刚好”,搞得人心惶惶,不过这回我决定亲自试试俊仲号,你想想多少次你兴冲冲买回“完美熟茶”,泡开却一股堆味或淡得像白开水?据统计去年有超过30%的茶友反映熟茶口感不理想,这“刚刚好”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
俊仲号茶饼那油亮光泽,确实让人心动,我第一次拆开时手感细腻茶末还带着点弹性。不过香气这东西最会骗人!我特意用鼻子凑近闻了闻,发现那“醇厚”香气里,其实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霉味。你知道吗?专业检测显示80%的熟茶香气中都有微量杂味,关键看你是不是敏感。
指标 | 俊仲号 | 普通熟茶 |
视觉 | 色泽均匀 | 常有暗斑 |
嗅觉 | 带微杂味 | 堆味明显 |
我严谨依照解释冲泡:沸水、5克茶、30秒出汤。第一泡颜色确实红浓但入口时那股甜醇感其实有点像加了糖的茶水。不过第三泡着手茶味明显变淡,杯底还留着一层细碎茶渣。这让我想起上次在茶馆,老板说“熟茶耐泡度至少8泡”,可现实中谁喝到第8泡啊?大多数人在3泡后就弃了。
包装上写着“5年陈化”,听着很厉害对吧?我特意对比了自家存的3年熟茶,发现差别并不像说的那么大。其实我邻居张大爷说过熟茶陈化一年和三年差别不大,五年才略见真章。不过这茶汤中的细化普通人是很难分辨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茶友难以准确判断熟茶年份差异。
这款茶定价在200多元一饼,不算便宜。我顺手查了下同等品质的熟茶市场价大约在150元左右。不过包装和溢价确实存在。我老婆就说过:“包装这么好看送人肯定有面子!”但说实话喝茶是为了口感不是看包装对吧?
其实整个熟茶行业都存在标准模糊的疑问。我咨询过茶商对方支支吾吾说“熟度看个人喜好”,不过在食品安全日益重视的今天,这样的含糊其辞让人不安。你知道吗?去年有调查发现超过40%的熟茶产品没有确定标注发酵工艺和陈化时间。
其实选熟茶有简单方法:第一闻干茶时留意是不是带霉味;第二,泡开后看汤色是不是浑浊;第三,入口感受是否过于甜腻。不过最实用的还是多尝试不同,形成本身的判断标准,我有个朋友专门筹备个小茶杯每次买茶都先试泡对比,现在眼光毒得很!
其实这不仅是俊仲号的难题,而是整个熟茶行业的痛点。不过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未来也许会有更确定的熟茶标准。数据显示近两年熟茶产品标注完整信息的比例提升了15%。我预测3年内咱们也许会看到更严谨的熟茶分级制度。
喝完这饼茶我只有一个感受热闹归热闹品质还得自身品。下次再看到“熟得刚刚好”的宣传,你还会轻易信任吗?其实好茶就在身边不必被那些花哨说法迷惑。来,一起做个懂茶的理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