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上个月我跟着旅行团从张掖一路玩到恩施梭布垭石林,结果发现团里好多人都在吐槽小吃难题,有人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塑料感十足的“土特产”,有人被当地“热情”老板坑了钱,还有人根本不知道哪些小吃才是当地特色。我当时就怒了“这年头出门旅游连吃顿饭都得提心吊胆?” 后来我专门研究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水很深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些坑,看看这些小吃你到底吃对了吗?
张掖的牛肉小饭是当地特色,但许多人不知道正宗吃法。这东西讲究的是“饭”和“汤”拆开吃,先喝汤再吃饭这样才能品出那个味儿。现在许多店为了省事直接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卖,口感差远了!而且正宗的牛肉小饭汤头应清亮见底,不是那种浓稠得化不开的,我当时在一家小店吃老板还特得意地说:“咱们这是加了秘制调料的”,结果喝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全是味精味儿,😂
张掖的搓鱼子看着不起眼,但价格却高得离谱。我起初还纳闷“这东西不就是面做的吗?怎么比城里面馆还贵?”后来打听才知道手工搓鱼子确实费工费时,一斤面能搓出两斤鱼子都算好的。但有些店直接用机器批量生产,成本能低一半。更坑的是有些店还会往里掺玉米面,说是什么“营养搭配”,其实就是偷工减料。“一分钱一分货”在这里完全不适用!
第一次看到灰豆子我还以为是坏了的豆子,结果当地人笑我“这可是我们这儿的名小吃!”原来灰豆子是用特殊工艺应对的扁豆,煮得烂烂的加糖吃。但关键在于火候煮老了就糊了煮嫩了就夹生。我在一家老店吃到的灰豆子特别惊艳,老板说他们家用了祖传的碱水配方,不过现在很多店直接用添加剂调色调味,吃的时候一定要看配料表!
到了恩施油茶汤是必尝的,但这个“汤”其实是个陷阱。正宗油茶汤是喝的里面放茶叶、米粒、花生碎等,喝起来香浓可口,可现在很多店直接做成吃的,加了太多佐料完全变了味儿,我当时在一家网红店点了个“提升版”油茶汤,结果上来一大碗糊糊差点以为是炒饭!当地人看我都笑了:“这哪是油茶汤啊明明是糊糊汤。”😅
恩施腊肉名气响亮但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我在市场看到一块腊肉标价188,吓得我赶紧跑了。后来老乡告诉我腊肉好坏主要看肥瘦比例,不是越贵越正宗。有些黑心商家还会用工业盐腌制,或是用烟熏粉代替传统烟熏。我后来在一家不起眼的农家乐吃到的腊肉才30一斤,但口感醇厚完全不是市场上那些“塑料腊肉”能比的。“便宜没好货”在这里是错的!
梭布垭石林的炕土豆名声在外,但做法却让人迷惑,有人说是炸的有人说是烤的还有人说是蒸的。我专门请教了当地厨师,才知道“炕”是一种半煎半烤的特殊工艺,现在很多店直接用油炸,说是什么“现代改良版”,结果外焦里生口感差远了。我在景区外面一家小店吃到的炕土豆才5块钱一个,但那外酥里糯的口感简直是神仙美味!
合渣是恩施特色但外地人吃很简单闹肚子。起因在于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把黄豆磨浆、过滤、煮开、冷却等多道工序。现在很多店为了省事直接用豆浆粉勾兑还敢标榜“传统工艺”,我后来发现只有那些看起来“脏兮兮”的小店才做得正宗,因为他们用的是传统石磨和柴火灶。🤷♀️ 要不怎么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呢?
这个饼看着简单但馅料学问大。正宗的土家腊肉饼应该是腊肉、土豆、 onion 三合一,外皮酥脆内馅多汁。我在景区买的饼居然是猪肉馅儿的,老板还理直气壮地说:“腊肉太贵了我们这是用猪肉代替的,”我当时就无语了,后来在镇上找到一家老店,老板持续用腊肉做馅结果饼子卖到脱销,还得排队。“诚信”这两个字现在真值钱!
旅游就是图个开心别让这些小吃毁了你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