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鉴于老茶稀少这个事实,2005年,邓时海与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续》,倡导“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条,这样也就从理论上奠定了炒作基础——普洱已经脱离消费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产品投资保值的特色。 王曼源,香港荣源茶行贸易公司、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事实上,炒作“天价茶”最终导致自食其果的例子并不罕见。2007年上半年,云南遭遇干旱,导致普洱茶减产近半,引发茶商们的抢购热潮。随之,普洱茶价格被不断推高,甚至出现了40万元/斤的惊人天价,被誉为“茶中黄金”。然而,仅仅半年后,普洱茶市场风云突变,价格急剧下滑,许多加工企业因此倒闭。

然而,普洱茶的炒作与作假现象却屡禁不止。从2008年的古树纯料炒作,到2013年的单株古树热潮,再到2017年的拍卖茶王树,以及后来的金融茶概念,古树茶似乎成为了市场的常客。在这短短的17年里,普洱茶市场经历了多次疯狂与崩盘的轮回。当茶叶爱好者们逐渐失去耐心与宽容,普洱茶市场所面临的。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有些看似高深的名词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骗局。今天就来普洱茶界的四大骗局,让你购物时更加明智!1 老班章骗局 你知道吗?“老班章”这个概念其实是2008年才提出的,之前的茶叶并没有以村寨命名。所以,如果你遇到20年以上的老班章,那很可能是个骗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