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2025年了小额贷催收短信还是让人头疼。每天收到几条威胁短信心里直发毛。其实这些短信90%都是套路你只需要学会识别和应对就能避免被套路。今天分享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明明没欠款,怎么老收到催收短信?其实这很常见。据统计,2024年有超过60%的人收到过不明催收短信。就像我朋友小王他根本没贷过款,却天天收到“最后通牒”。这背后其实是大数据的精准诈骗,你越在意,他们越起劲。
“限制高消费”、“拉黑名单”、“告上法庭”——这些词你是不是觉得很吓人?其实都是催收惯用伎俩。我亲测过,连续一周不回复,他们自己就消失了。就像上周我收到“传票”,结果一看发信人是个陌生号码,后面跟着一堆乱码。你想想,正规机构会这么low吗?
“传票已发,三天内不还款将...注意观察,那些用红色、加粗字体的短信,基本都是诈骗。比如“紧急!最后机会!”这种看着就心慌。其实这和超市促销一样,用视觉冲击让你焦虑。我记得去年我差点被一个“绿色通道”短信骗了,还好我反应快。记住正规通知不会用这么夸张的。
红色加粗 | 诈骗概率98% |
蓝色正常 | 诈骗概率2% |
说实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拉黑。我试过各种方法什么回复“已收到”、“非本人”都不管用。后来我发现,只要不回应,三天后他们就自动消失。这就像苍蝇,你越拍它越来劲。上周我老婆差点被一个“冻结”短信吓哭,我直接拉黑,她立马就安心了。你试试看,绝对有效。
不过要注意2025年催收手段升级了。现在他们开始用换脸视频、伪造公章。我同事就收到过“法官”视频通话,差点就信了。其实你仔细看,视频会有卡顿,声音不连贯。就像我上次遇到的,那个“律师”说话时总在眨眼,明显是合成。记住正规机构不会通过视频催收。
警惕!2025年诈骗增长200%,视频诈骗成新趋势
其实处理催收很简单,就三步。先别回复,再查真伪最后才是处理。我去年帮邻居查过一个“银行催收”,结果发现是隔壁城市的小贷公司。你想想,他们连你住址都能知道,是不是有点太“关心”了?后来报警才知道是大数据泄露。记住,正规机构只会通过你留的联系方式联系你。
📌 正规催收不会:
说到底,催收泛滥还是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就像我手机里那些莫名其妙的贷款APP,卸载了又装回来。其实你想想,为什么要装这么多?去年315曝光,90%的小贷APP存在信息泄露。所以少装点APP少点开不明链接比什么都强。你想想,要是连身份证信息都泄露了,催收只是小问题。
“昨天收到短信说欠款5000,我明明只借了1000,这帮人真敢编!”——网友小张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