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民生银行因逾期短信催债办法引发热议,银行通过短信频繁催收,内容涉及侮辱性语言致使部分使用者投诉,曝光后银行被质疑催收合规性,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这起不仅涉及银行催收行为,更反映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性。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其实这类短信轰炸真的很烦人。每天手机响个不停全是催债信息。不过最让人不适的是那些侮辱性词语,比如“老赖”、“赖账”。这些字眼像针一样扎心,让人觉得没面子。
依据公开数据民生银行催收短信平均每天发送3-5条,高峰期甚至达到10条以上,对比其他银行这个频率明显偏高,而且短信内容中“侮辱性词汇占比达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比如“您再不还款结果自负!”这样的威胁性语言让人不寒而栗。
记得有一次我半夜被手机铃声吵醒,一看是民生银行的短信。内容写着“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用法律手段,”当时我吓得一身冷汗,心里直发毛,其实我只是忘记还款日期,根本不是故意赖账。这类催收办法真的让人压力山大。
其实其他银行也有催收短信,但民生银行的形式更“硬核”。比如招商银行只会发“温馨提示”,而民生银行直接用“强硬语气”。不过这类差异也让人疑惑:为什么同样是银行催收办法差别这么大?难道民生银行更“急眼”吗?
这起后许多人着手质疑民生银行的催收合规性。数据显示曝光后民生银行APP评分下降了0.5分。而且有使用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民生银行的催收短信,比垃圾信息还烦人。”此类负面情绪对银行形象造成了不小冲击。
这起的核心争议是:银行催收是不是能够“不择手段”?其实催收是必要的但办法很要紧,比如民生银行的短信像“泼妇骂街”,而合规的催收应是“温和提示”。你想想若是银行都用这类“硬邦邦”的办法催债,谁还敢贷款?
其实监管部门已经留意到这个难题,未来银行催收也许会更规范。比如短信内容要“文明用语”,催收频率要“恰当控制”,不过这需要时间和监管力度。你期待银行催收变得更“人性化”吗?
银行 | 催收频率 | 内容风格 |
民生银行 | 3-5条/天 | 强硬、威胁 |
招商银行 | 1-2条/天 | 温和、提示 |
其实催收是为了让使用者还款,而不是“恶心”使用者。民生银行这起提示了所有银行:催收能够但别“用力过猛”。你期望未来的催收短信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一句“温馨提示”比“威胁”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