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珠海出发跨越4000多公里的距离,最终抵达海拔5100米的珠峰,不仅有壮丽的雪山,还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藏餐、尼泊尔餐、川菜……在这里,你的味蕾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藏餐,我也有点懵,牦牛肉、糌粑、青稞酒……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够“硬核”,其实许多人跟我一样心里打鼓: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吃?不过等你真尝过一次或许就会像我一样,从此“真香”了。
牦牛肉是藏餐里的“扛把子”,口感比普通牛肉更Q弹,肉质更紧实,比如在拉萨的八廓街我尝过一种牦牛肉干咬下去“咔嚓”一声,满嘴都是高原的鲜香,其实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牛肉高20%左右,营养杠杠的,不过初次尝试或许需要点勇气,就像我朋友小王第一口差点“喷”出来,但后来居然买了几包当零食。
糌粑听着陌生其实就是青稞粉加酥油茶捏成的团子,第一次吃糌粑我手忙脚乱差点把整张脸都埋进去,不过当你真正学会用手抓着吃,感受那种原始的口感你会发现它比披萨还“上头”。其实糌粑是藏族人千年的主食,营养密度比白米饭高3倍。记得有个老阿妈说:“吃糌粑就像吃阳光的味道。”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真的有道理。
青稞酒是藏族人的“液体阳光”,度数不高但后劲十足,在珠峰我亲眼见过游客喝完青稞酒,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子。其实它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0-20度,比啤酒略高但比白酒温和。不过千万别被它的“温柔”外表骗了,藏族同胞敬酒时那场面真的“震撼”。有次我差点被灌醉还好机智地用奶茶“稀释”了。
酒精含量 | 10-20度 |
搭配 | 酥油茶、牦牛肉 |
藏面看着普通其实藏着大乾坤。面条比兰州拉面粗汤底是牦牛肉熬的上面撒着葱花和香菜,第一次吃我朋友老张说“这面有点咸不过越吃越上瘾。”其实藏面的汤底盐度比普通面条高30%,但特别解乏。在纳木错湖边一碗藏面下肚感觉连高原反应都减轻了。此类“治愈系”小吃真的值得专程去吃。
藏面小贴士:一定要配辣酱。
风干肉是版的“硬核零食”,看着像腊肉其实是牦牛肉自然风干而成。在林芝的藏家客栈我第一次看到主人从墙上取下风干肉,那场面有点“原始”。不过咬一口才发现这玩意儿比培根香多了。其实风干肉的脂肪含量比普通牛肉低40%,但蛋白质含量却高50%。有次我半夜饿醒偷偷摸了一块结果被辣得跳起来——原来藏民还会在里面加辣椒。
酥油茶看着油腻其实是藏区的“饮料”。第一次喝我差点“翻车”但当地人告诉我:“多喝几次就习惯了,”其实酥油茶里的酥油能提供高热量,帮助抵御寒冷,在珠峰我亲眼见一个外国游客喝完酥油茶,脸色立马从苍白变得红润。不过口味确实需要适应就像我闺蜜小美说的:“第一口想吐第二口还行第三口居然还想再来一杯。”
其实藏餐正在悄悄火遍全国。比如拉萨的“玛吉阿米”餐厅,在美团上的评分高达4.8分,排队时间常常超过2小时。不过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样平衡传统与创新。有次我在珠海的餐厅吃饭,发现他们居然把糌粑做成了甜点,虽然新奇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藏餐的未来就在于既要保留灵魂又能拥抱变化。
从珠海到珠峰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味蕾的冒险。这些小吃或许不完美但每一口都藏着高原的纯粹。就像我常说的“去不仅要看风景更要尝味道。”毕竟真正的旅行是从舌尖着手的。
🏔️ 吃过这些才算真正来过 🏔️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