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听说厦门曾厝垵有各种网红小吃,想着去旅游顺便吃个够,结果一到那儿发现不是排队排到质疑人生,就是味道还不如本地老店,我就是那个“踩雷人”,花了5天时间从黔西南一路奔波到厦门,只为打卡这些网红小吃,最后只想说一句:别被网红骗了。
其实许多人跟我一样,以为网红小吃就一定好吃,还特别适合拍照发朋友圈,但现实是——很多东西只是包装好看,味道却让人失望,我这次亲身经历算是给后来的你提个醒。
我跟你说真的不是所有网红都值得追,像什么“阿嬷手作”、“大肠包小肠”这些,网上好评如潮可我吃了之后,只能说: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
1. 网红不等于好吃
你有没有遇到过此类情况?看到一个小吃摊前排着长队,就以为肯定好吃,其实排队的起因或许是因为人多,而不是味道好,我在曾厝垵看到一个卖“海蛎煎”的摊子,队伍能绕两圈结果我吃了之后,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
我查了下数据曾厝垵的网红小吃平均价格比本地小吃贵30%~50%,但味道并不一定更好。有些甚至还不如街边的小摊。
其实别光看别人吃得多,自身也要尝一尝,有时候网红小吃就是“噱头大于实际”。
2. 排队≠值得等
你知道吗?在曾厝垵有些网红小吃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才能买到。但你真的觉得值吗?我觉得不值,我亲眼看到一个姐排了40分钟,结果买完才吃了一口就后悔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执着?”她说“因为网上都说很好吃。”我说:“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她说:“一般吧。”
其实排队不仅浪费时间,还或许让你吃得不开心。与其花一个小时排队不如去试试那些不那么出名但味道不错的店铺。
3. 价格虚高性价比低
曾厝垵的小吃价格真的有点离谱。比如“沙县小吃”的套餐,明明在别的地方只要10块钱,这里居然要15块,而且分量还少。
我做了一个对比同一款小吃,在本地小摊和网红店的价格差能达到50%,更别说有些小吃根本就是把普通食材包装成“网红款”。
其实别被“网红”两个字吓到。很多时候价格高不代表更好吃。
4. 口味单一缺乏惊喜
我去了好多家网红小吃店,结果发现它们的口味都很相似,比如“烧仙草”、“芋圆”、“珍珠奶茶”,几乎每家都在卖味道也没啥区别。
我问了一个本地朋友:“你们平时会去吃这些网红小吃吗?”他说“偶尔但不会经常去。”我说:“为什么?”他说:“太甜了而且没什么新意。”
其实网红小吃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创新。你吃一次就腻了。
5. 卫生状况参差不齐
说实话有些小吃摊的卫生条件让我很担忧。我看到有的摊位连洗手池都没有,厨师手上还沾着油渍。此类地方真的不敢吃。
我之前在贵州那边吃过若干小吃,虽然不网红但干净、卫生、味道好。相比之下曾厝垵的部分网红店反而显得不太靠谱。
其实别光看外表,还要看卫生情况。毕竟吃坏了肚子那可就真不值了。
6. 网红小吃简单同质化
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网红小吃其实是复制粘贴出来的。比如“椰子鸡”、“榴莲酥”、“芝士火腿肠”,几乎每个摊子都在卖。
我问一个摊主“你这小吃是原创的吗?”他说:“差不多都是模仿的,”我心想这哪是创新简直是流水线作业。
其实网红小吃的核心竞争力应在于独有性,但现在看来很多都是“千篇一律”。
7. 游客多体验差
曾厝垵最热闹的时候简直像个大型集市。人挤人声音嘈杂连说话都要提升音量,这类环境真的很难享受美食。
我跟朋友一起去了结果两个人差点走散。她说“这里太乱了根本没法好好吃。”我说:“是啊本来想放松一下结果搞得像打仗一样。”
其实别在高峰期去,不然你会后悔。
8. 提议避开高峰时段
我总结了一下早上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是人流最少的时候。假若你想去吃小吃提议选取这些时间段。
我试过早上9点去人不多,还能慢慢选取。而中午12点去排队排得我只想舍弃。
其实时间选对了,体验感就会好很多。
最后我想说:
曾厝垵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别被“网红”迷惑了双眼。真正的美食不一定在网红店里。
我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不是吃到了多少网红小吃,而是理解了别轻易信任网络推荐亲自尝试才是硬道理。
别再被网红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