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攻略火山地质公园必看必去地
你是不是也这样? 每次看到朋友圈里那些“火山岩”“熔岩地貌”的照片,心里痒痒的但一查攻略,全是专业、地图坐标、地质构造,看得人头大,其实啊许多人去了也没搞理解到底有什么看头。
我就是那个“踩坑”的过来人,去年夏天我跟团去了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结果一路上导游讲得天花乱坠,我却听得云里雾里最后还被说“没看过懂的”,其实不是我不懂而是他们根本没讲对重点。
所以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办法,给你掏心窝子地说说——怎么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玩出彩,别再走冤枉路了。
- 1. 火山口真的有那么神奇?
- 2. 为什么说“火山步道”是必走?
- 3. 熔岩地貌到底长啥样?
- 4. 你或许错过的隐藏景点
- 5. 怎么拍出大片感?
- 6. 为什么说“时间就是金钱”?
- 7. 带孩子去合适吗?
- 8. 火山周边还有啥好玩的?
1. 火山口真的有那么神奇?
你有或许想“不就是个大坑嘛?”不过这个坑可不简单,乌兰哈达火山群有几十座火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火山口”,它像一个巨大的碗周围全是黑乎乎的火山岩,风吹过的时候声音特别空灵,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回响。
数据说话: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火山群之一,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火山口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要是你站在山顶往下看,那种震撼感绝对比你在任何地方都来得真实。
而且火山口附近还有小溪和草甸,风景美得不像话拍照发朋友圈,点赞多到爆。
2. 为什么说“火山步道”是必走?
许多游客只顾着看火山口,忽略了这条“火山步道”,它可不是普通的路是沿着火山喷发形成的岩层走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地球的力量。
其实啊这条步道虽然有点陡,但走起来特别舒服因为旁边有树荫遮阳,还有几处能够停下来休息的小亭子,不过别以为随便走走就行,路上有些地方需要手脚并用,爬上去很费劲。
对比其他景区这里没有那么多游客,安静得很适合慢慢走、慢慢看,走完这5公里你会觉得值了,
3. 熔岩地貌到底长啥样?
你或许听说过“熔岩地貌”,但真正见到的时候还是会被震撼到,那是一种黑色的岩石表面布满蜂窝状的气孔,像极了被烧焦的面包。
其实这些岩石都是几千年前火山喷发后冷却下来的,现在看起来像是被风沙打磨过的石头,但摸起来却很粗糙有种“硬核”的感觉。
我第一次摸到的时候手都麻了,那种触感太特别了。你要是喜爱拍照这里绝对是绝佳。
4. 你或许错过的隐藏景点
许多人去了乌兰哈达只去几个热门点,其实还有不少“冷门宝藏”没被发现。
比如有一片叫“火山湖”的地方,水清得像镜子周围全是火山岩,阳光照下来波光粼粼,超级美。还有个小瀑布水流从火山岩上流下来,声音特别清脆。
其实啊这些地方游客少,拍照不用排队而且景色更原始,更有“探险”的感觉。不过提议带好水和零食,因为这些地方离主路有点远。
5. 怎么拍出大片感?
火山地貌本身就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要想拍出大片感还是需要一点技巧。
选好时间。早上或傍晚光线柔和适合拍剪影和逆光。找好角度。比如站在火山口边缘往下看,或是从高处俯拍效果都不错。
其实我之前就拍了一组照片,发到小红书上评论区全是“这是哪?”“怎么拍的?”关键是你得把火山的“气势”拍出来。
6. 为什么说“时间就是金钱”?
很多人到了乌兰哈达才发现时间不够用,匆匆忙忙就走了结果啥都没看够。
其实啊这里的东西不能急。火山口、步道、熔岩地貌、隐藏景点,每一个都需要至少一个小时才能看完。不过假若你只是走马观花,那就别来了。
我提议你安排一天时间,早上早点出发中午就在景区吃点东西,下午继续逛。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
7. 带孩子去合适吗?
带孩子去乌兰哈达其实是个不错的选取,但得留意方法。
孩子对火山地貌特别好奇,尤其是看到那些奇怪的石头,会问很多疑问,不过有些地方比较陡峭,不适合小孩攀爬家长要看好。
其实我儿子去过一次,回来后一直在跟我讲“火山是什么”,还问我能不能再去。带孩子去不一定是负担,反而或许是惊喜。
8. 火山周边还有啥好玩的?
你以为乌兰哈达只有火山?错了。周边还有不少好玩的地方。
比如附近的草原、湖泊、牧民家,都能够去看看。特别是晚上草原上的星空特别美躺在帐篷里看星星,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其实啊我之前还跟朋友去了附近的一个牧民家,喝了奶茶,吃了烤肉聊了好久。这才是真正的旅行体验。
结尾别再错过乌兰哈达。
你知道吗?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不是什么冷门景点,但它确实没被完全开发,还没被过度商业化。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火山地貌,还有最真实的自然风光。
我以前总觉得旅游就是要打卡网红景点,后来才发现真正值得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地方。
下次倘使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去乌兰哈达,别犹豫了去吧!你会发现原来火山不只是“火”,它还能带来一种特别的震撼。
你筹备好了吗?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施雨涵-旅游规划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