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买过那种看起来美得冒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玉石杯?结果回家一查价格高得让人想摔杯子,今天我就要揭开这背后的真相,用实测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你简单被坑。筹备好了吗?
其实许多玉石杯重得吓人,不是玉有多好而是里面掺了铅。上次我去市场一个老板拿着杯子使劲晃,我都能听到里面“哗啦”一声。后来一查此类杯子铅含量超标200%长期用会怎么样?你懂的。应对办法?拿去质检机构测密度铅的密度比玉高多了一测就露馅。
卖玉的说“这是纯天然A货!”不过你轻轻敲一下声音闷得像敲砖头?那八成是B货用强酸应对过的。我有个朋友买了个杯子,敲起来“噗噗”响后来发现里面全是裂痕,怎么办?用指甲刮一下真玉有涩感,假货滑溜溜的。
那杯子绿得像抹了油漆?或许是染的!现在染色技术太高了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不过你拿个紫外线灯照一下,染色玉会发荧光。去年我同事买了个绿杯子,在灯下一照全绿了!赶紧退货。记住天然玉的绿是均匀的染色的绿是浮在表面的。
许多杯子上有山水画其实是贴上去的。我亲眼见过老板用胶水贴图案,晾干后一摸手感都不一样。怎么办?用酒精棉擦一下贴纸会掉。真玉的花纹是天然形成的,比如水草纹放大看有细微的立体感。
同样大小的杯子有的卖3000块有的只要300块,其实贵的可能只是包装盒好,我对比过10家店发现价格和玉质关系不大,倒是和“大师雕刻”这些字眼有关,应对办法?直接问“是不是纯料天然玉”,别听那些虚的。真玉的价格区间很窄差价不会超过30%。
你有没有闻到过杯子有股塑料味?那可能是树脂杯!我试过一个热水一倒味道呛得我直咳嗽,后来才知道许多假玉杯用树脂做。怎么办?煮开水泡10分钟真玉没事,假货会变形。真玉的触感是冰凉的假货温温吞吞的。
卖家拿出“检测证书”,你以为是权威的?不过许多证书是假的,去年有个新闻90%的证书都能伪造。怎么办?记下证书编号去查,真证书有防伪标识激光刻印的编号摸起来有凹凸感。
其实现在许多“新玉”是实验室造的,比真玉还逼真。不过这类玉的密度和真玉差0.5克/cm³,用精密天平一称就知道了,未来可能价格更低但长期用会不会有害?没人敢保证。我的提议是宁可信传统老店也别贪便宜。
下次再看到那个美得冒泡的玉石杯,你还会冲动消费吗?记住好看的不一定是好的,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值钱的。不信?下次你去市场试试这些方法,保证让你少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