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村茶叶市场那可是个呼风唤雨的地方,尤其是普洱茶买卖简直像开了发财门,名声大噪,
原本这是个喝茶、卖茶的好地儿,结果有些人把茶叶当成了出资工具,弄出个啥“金融茶”搞得跟炒股似的,让人啧啧称奇!
表面上说投茶能发财,实际上就是忽悠人的圈套,用刚入行的钱给老油条分红,最后一哄而散,
广州芳村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年交易额超百亿元(数据出处:2023年广州茶业协会报告),其中老茶交易占比约15%。
市场确实存在以下乱象:
从云南深山的古茶树,到茶友们精心布置的茶仓,普洱茶承载着的不仅是醇厚茶香,更成了不少人眼中的“液体黄金”。
可谁能想到这股收藏热潮背后,竟滋生出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回收骗局。
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附近的电线杆上,常贴着这样的小广告:“高价回收普洱茶十年茶饼价翻十倍。”
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实际情况是:
年份大!“这茶可是98年的绝了!”类似的话你听过多少遍?
其实现在的市场数据显示,90%以上的“老茶”都是假的。
2023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数茶叶商户经历了一个无眠之夜。
他们持有的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茶叶,一天之内价格“崩塌”。
而两个半月以前一家名为广州市昌世茶茶业的茶叶厂商进驻芳村茶叶市场。
时间 | |
2004年 | “金融茶”概念首次出现,吴远之创办大益茶 |
2023年10月 | 昌世茶公司进驻芳村 |
2023年12月 | 茶叶价格崩盘投资者血本无归 |
咱们都知道普洱茶产自云南,但销量却来自广州芳村,对茶叶有一定研究的都知道。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那是全国都有人嚷嚷的地方,特别是普洱茶买卖得跟过年一样热闹,真是响当当的!
“金融茶”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吴远之创办了大益茶,将资本运作引入茶叶行业。
吴远之这位从华尔街归来的企业家,收购了经营困境中的云南勐海茶厂,从而开启了茶叶市场的资本游戏,并引发了多轮茶叶牛市。
以大益茶旗下2003年发行的一款普洱生茶“班章生态孔雀青沱”为例...
结果呢?就是一场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表面上说投茶能赚大钱,实际上是在玩“大忽悠”,用新来的小伙伴的钱给老前辈发红包。
当没有人愿意接盘时,整个市场就崩盘了!
2018年7月警方达成破获了一起涉及亿元人民币的制售假冒知名茶叶的特大案件,
其中“大益”、“中茶”、“老同志”等知名均成为假茶的目标。
警方揭露这些假茶多来自云南的黑加工点,原料或许只是普洱树叶,甚至掺杂了其他杂质,
案件始于2017年底...
有些商家为了利益,不惜掺假甚至以次充好,
有数据显示芳村普洱茶销售的好坏,将直接作用到云南普洱茶产区茶农的收入,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云南茶产地和广州芳村已经形成了荣辱与共的普洱茶产业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逻辑在里面。
大益集团南方总部的李先生说“芳村时下茶叶消费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普洱茶产业也面临着价值再认识。”
听起来是不是很?但实际情况呢?
“一看二闻三品尝”,记住这六个字!
先看包装是不是正规,有没有防伪标志;再闻干茶香气是不是自然;最后泡开尝味道,假茶往往苦涩无回甘。
🍵 警惕!小心假茶陷阱 🍵
广州的芳村茶叶市场可真是个的茶叶大游乐场,特别是普洱茶人流如潮,生意好得不得了,
本来这是个喝茶的好去处,结果近几年有人把茶叶搞得跟炒股一样,整天谈什么“金融茶”,真把人逗乐了,
表面上在吹牛说投资茶叶能赚大钱,其实就是个大骗局拿新人的银子给老家伙发利息,最后全都跑了。
2018年上半年专项行动“飓风2018”共破获367宗案件,拘留711名嫌疑人逮捕481名,涉及部督办案件7宗...
比如2017年底,警方接到后对芳村茶叶市场执行调查,发现一团伙长期销售假冒普洱茶,
可恶的是这些假茶居然还敢用“大益”、“中茶”这些知名的名义。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那可是全国的茶叶聚宝盆啊,尤其是普洱茶买卖得很,名声大噪。
原本这是个让人品茗、买茶的好去处,可近几年有些老板竟把茶弄得像在炒股一样,搞什么“金融茶”简直让人看了想笑!
乍一看说投茶叶能发大财,其实就是个空中楼阁用新来的钱给老家伙发红包。
当泡沫破裂时受伤的总是那些普通的茶友。
期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回归茶的本真别再被这些假茶和金融骗局所迷惑了,
爱喝茶就好好喝茶,投资就选正规渠道别再让芳村成为假茶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