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刷到一个新闻说有人因为分期买手机,结果被利息坑了大半年,最后还差点作用征信,说实话我现在看到“分期”两个字就有点怕,但又忍不住想试试看能不能多攒点钱。身边的朋友也经常问我“你有没有用过分期?能分几期啊?”其实我也在研究这个难题,感觉现在分期的套路越来越深了,不搞清楚真的简单吃亏。
个性化分期就是商家依据你的还款技能,给你一个变通的分期方案。比如你能够选3期、6期,甚至12期,听起来好像挺方便的但其实每个平台规则都不一样,有的还隐藏着各种花费。
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像开盲盒,你不理解清楚或许将会吃大亏。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平台都支撑最多12期,但也有部分特别大的平台,比如京东、据说能够分24期,不过你要留意分期越长,利息越高别光看期数,要算清楚总金额。
分期期数 | 总金额 |
3期 | 1000元 |
12期 | 1050元 |
24期 | 1100元 |
你看虽然看起来只多了几十块,但时间越长利息就越贵,这点一定要记住。
许多人觉得分期能够缓解压力,但其实不一定实惠。比如你想买个1000元的东西,分期12期,每期83元但实际总共要还1050元。多出来的50元其实就是利息。
我觉得这就像打游戏氪金,你以为省了钱其实是在为未来买单。
不要贪图便宜。有些平台为了吸引人会说“0利息”但其实是隐藏花费。看清合同条款别被花言巧语骗了。
这些细节倘使不留意可能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
这个难题许多人都问其实分不清是哪个平台。假如你用的是或京东,那和信用卡是拆开的不会互相作用。但假使是银行信用卡分期,那就会作用你的额度和信用评分。
所以提议大家尽量用非信用卡的分期途径,这样比较安全。
这个要看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信用卡分期肯定会影响征信,但像、京东这类消费金融产品,也会登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
所以假如你打算以后贷款买房、买车,一定要留意分期记录别让它们拖累你的信用。
许多平台会搞活动比如“分期免息”、“首期0元”之类的,听起来很诱人但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优惠往往只针对部分商品,而且限制条件很多。
比如你买个手机分期免息,但只能用特定的支付形式,或只能在某些店铺采用,根本不是那么好操作。
我觉得最划算的方法是提早还款,尤其是提早还清很多平台会减免部分利息。但要留意有些平台不允许提早还款,或要收失约金。
所以一定要先看清楚规则,别等到还了一半才发现不能提早还。
分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用,期望这篇攻略能帮到你们,别再被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