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一个朋友在成都交通银行做催收员,他跟我说今年的年终奖比去年少了一大截。他说:“感觉像是被‘砍’了一刀,”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着手议论纷纷了。
说实话我跟这个朋友聊过几次,他确实挺焦虑的。以前他一个月能拿个几千块,现在或许连一半都不到。他说:“工资少了心里空落落的,”
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公司不太重视你们这些一线员工?”他叹了口气说:“不是不重视是压力太大了,”
成都交行作为一家大型银行,催收工作一直是他们的要紧环节。但随着AI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催收任务被自动化取代,他跟我说:“以前咱们打电话催收,现在AI直接发短信、打语音电话,效率高多了。”
虽然效率提升了但对催收员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AI干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人情味。
小李是我另一个朋友他在成都交行做了三年催收员。他告诉我以前他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跟客户沟通还款计划有时候还要安抚情绪。
“那会儿虽然累但感觉有成就感。”他说“现在AI接手了大部分工作,我反而不知道本身该做什么了。”
他还提到有些客户看到是AI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甚至骂人。这时候还是需要人工介入但像他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最近AI智能催收成了行业里的热门话题,许多银行都在尝试用AI来增强催收效率,缩减人力成本。
不过这类模式也有不少疑问。比如AI催收的语言不够自然,简单让客户反感。还有的客户觉得这是“扰”,甚至投诉。
我朋友小李就遇到过这类情况。他说:“有一次AI打电话给一个客户,客户气得直接挂了还投诉了咱们银行。”
虽然AI催收效率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特别是在化解复杂情况时,还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催收员来应对。
项目 | AI催收 | 人工催收 |
---|---|---|
效率 | 高 | 中等 |
成本 | 低 | 高 |
客户体验 | 差 | 好 |
从这张表能够看出AI催收虽然效率高、成本低,但在客户体验上确实不如人工。
现在许多催收员都在思考一个难题:要是AI越来越厉害我们的工作会不会被彻底取代?
我的朋友小李说“我也想转岗但不知道能干什么。”他说现在许多银行着手把催收岗位和客服、理财顾问等岗位合并,但这些岗位的需求又很高,不是谁都能胜任。
我觉得对催收员而言,提升本身的技能才是关键,比如学习部分金融知识、沟通技巧,或是转向其他相关岗位。
这也只是个提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不能转岗还得看个人技能和机会。
我想说AI催收虽然是趋势,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在催收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帮助那些真正有困难的客户。
假若你也是催收员或是身边有朋友在做这份工作,期待你能多一份理解和支撑。毕竟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