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法律笔记

逾期

分享

呼啦快贷打电话给联系人?这是套路还是真事?(揭秘实测)

王伟强-诉讼代理人 2025-07-24 09:32:10

呼啦快贷打电话给沟通人?这是套路还是真事?(实测)

最近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遇到了呼啦快贷打电话给他们的沟通人这件事,电话一来对方就问是不是借钱给某人,还说对方逾期了,起初以为是个诈骗电话,后来发现确实是真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借钱还要连累朋友?今天就来给大家一下。

周边知识点解析

1. 呼啦快贷是什么?

呼啦快贷是一款在线贷款APP,号称“秒到账”“低利息”,但实际上此类平台的利率往往不低,而且审查流程或许存在漏洞,

分析这类平台为了吸引使用者,经常用“低门槛”“迅速”做噱头,但背后或许隐藏着高利息或隐形花费,使用者在申请时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别被表面的优惠迷惑了。


2. 为什么会打电话给沟通人?

有些贷款平台会在使用者申请时需求授权联系人的信息,或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当用户逾期不还款时平台就会联系这些联系人施压,

分析:这类做法确实很让人反感!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平台这么做是为了催收,但完全不考虑用户的和朋友的感受,太不地道了。


3. 联系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

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可能无意中授权了读取联系人权限;有些平台还会通过短信验证码、身份证信息等交叉验证联系人。

分析“授权”这两个字太坑了。许多人点“赞同”的时候根本没看清楚,结果就把自身的朋友信息泄露了。以后点任何授权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楚权限范围,别让“手滑”变成“后悔”。


4. 此类行为是不是合法?

依照《个人信息保》,未经本人赞同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是违法的。但现实中很多平台钻空子或用“服务协议”绕过。

分析:法律上明令禁止但执行起来很难。这就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户维权成本高平台又玩文字游戏,造成这类事屡禁不止,只能说法律条款写得再好施行跟不上也是白搭。


5. 怎样避免此类情况?

不随意不明贷款APP;申请时仔细阅读权限要求;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发现异常立即。

分析:预防永远比补救关键。“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在贷款难题上特别适用。现在网上那些“低息”“秒批”的广告,背后可能都是坑。别贪小便宜吃大亏真的需要贷款去正规银行渠道才是正道。


6. 被联系了怎么办?

确定告知对方不认识借款人,谢绝提供任何信息;登记下对方的电话和信息,必要时报警或向平台投诉,

分析:遇到这类情况“不认识”三个字就是你的护身符!别因为不好意思或担忧朋友麻烦就妥协,记住保护自身的是第一位的,你的善良不能被别人利用。


7. 平台这么干的目的何在?

通过给联系人施使借款人还款;制造恐慌,让借款人觉得不还款会有严重结果;拓展平台的作用力。

分析这招真是“损人不利己”!虽然可能短期内催回若干款项,但长期来看会严重损害平台声誉。现在谁还敢用此类平台?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8. 有没有替代方案?

正规银行贷款、亲友借款、信用卡分期等。

分析:老话讲“救急不救穷”,真遇到困难还是得找靠谱的渠道。那些来路不明的贷款就像“饮鸩止渴”先应对眼前疑问,后面可能还有更大的麻烦等着你。

总结

呼啦快贷打电话给联系人这事,确实让人心里堵得慌。“借钱给朋友最后还得求朋友别被催收扰”,这逻辑太魔幻了。期望相关部门能强化监管,让这些平台规矩点。同时咱们自身也要增强警惕,别让“方便”变成“麻烦”。

用一句网络热词完结“远离网贷珍爱钱包”

精彩评论

头像 洪军-法务助理 2025-07-24
若发现自己可能卷入网络贷款诈骗,要立即停止所有操作,卸载虚假APP(卸载前留存截图证据),保存聊天记录、通话记录、转账凭证、短信链接等证据,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报警,同时向应用商店虚假APP,避免更多人受骗。 往期推荐 注意。法律咨询:如果确实存在贷款逾期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责任,以便更好地处理后续事宜。 综上所述,收到快贷逾期通知的短信时,应首先判断其真实性。通过联系贷款机构、查询法律记录等方式进行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确认是诈骗信息,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
头像 翟波-财务勇士 2025-07-24
那呼啦快贷是不是真的会催收逾期?答案是:**有可能**。 但问题是,**你有没有真的逾期?** 如果你按时还了,那就不用太担心。 不过有些人可能因为工作忙、忘记还款,或者银行卡出问题,导致逾期。 这时候,催收电话就来了。有人接到电话后特别害怕,觉得是诈骗,甚至不敢接。1楼: 请问这短信是真是假。
头像 盛嘉诚-律助 2025-07-24
很可能是诈骗很多打电话推销贷款的是诈骗分子,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骗取你的个人信息、财产等,因此需要格外警惕。银行通常不会打电话给客户推荐贷款。虽然有些银行的“快贷”等业务可能会基于客户的账户数据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但这些都是对客户的增值服务,而且通常是通过银行渠道进行通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最新文章
随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