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和田淡青玉是许多玉石爱好者入门的首选,质地温润色泽淡雅,不过不少新手发现打灯观察时,原本清透的淡青玉居然变黄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背后有材质、光线、角度等多种因素作用,今天我就结合本身的经历和实测数据,给大家说说这其中的门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明明是淡青色的玉打灯一照局部就泛黄了,像蒙了一层雾,其实这很常见!我刚着手玩玉时也懵了,问了一圈发现许多人都有同感,比如我朋友小李花了小几千买的玉打灯一看,黄斑明显心里那个堵啊!这到底是不是玉的毛病?其实不一定。
你想想和田玉种类那么多,淡青玉本身就有不同“性格”,有些料子天生带点棉絮或杂质,打灯时这些部分就简单显黄。我实测过几块其中一块棉絮多的打灯后黄光占比达到30%,而另一块干净的几乎不变色。这数据一对比你就理解不是所有淡青玉都一样。
其实有时候难题不在玉,而在你的手。你打灯的角度不对比如垂直照射很多玉都会显黄,我试过45度角打灯黄光明显缩减。还有强光手电的色温不同暖光打出来就容易黄。我有个同事用冷光手电黄光几乎看不见。所以说换个角度试试没准就豁然开朗了。
打灯角度对比:垂直照射 | 黄光明显 |
45度角 | 黄光减少 |
不过你肯定想知道,怎么才能避开这些坑?其实选玉时多留心几点就好。比如选那种打灯时通透均匀的,避免有明显棉絮或杂质的,我有个小技巧就是先用手电在自然光下打一圈,看有没有局部发黄。还有别贪便宜买应对过的料子,那黄得就更明显了,记住好玉打灯后应是温润透亮的,而不是黄雾一片。
“我那块玉打灯就黄是不是假的?”——这是前几天在玉石群里听到的对话。其实你不用这么焦虑。
其实现在玩玉的人越来越多了,淡青玉市场也在变。比如以前大家觉得变黄是“正常现象”,现在更多人开始追求“不变黄”的料子。我观察到的趋势是那些纯净透亮的淡青玉,价格涨得更快,比如去年同样品质的玉纯净料子比带棉絮的贵了20%左右。这解释市场也在用“钱”投票,选取更优质的玉。
不过也有争议。有些老玩家觉得淡青玉打灯变黄是“正常特征”,不必大惊小怪,而新手们大多觉得变黄就是品质难题。其实这取决于你对玉的期望。比如我有个老师傅他收藏的玉很多都有黄光,但他觉得这是“岁月的痕迹”。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完美无瑕”。这就像口味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你本身的标准。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自身的经验是淡青玉打灯变黄,很多时候是“伪难题”。比如我之前那块玉后来发现只是打灯角度不对。更改后黄光几乎不见了。还有有些玉本身就有天然包体,打灯时显黄但这并不作用它的价值。你不必过度焦虑多尝试、多对比找到适合自身的标准就好。
不过有一点要记住:若是整块玉都泛黄那确实或许是品质疑问。比如我见过一块染色玉打灯后整个都黄,那就要小心了,但若是是局部、轻微的黄光,多半是正常现象。你想想玉是大自然的作品不或许完美无瑕。接纳它的不完美你才能真正欣赏它的美。
打灯变黄≠假玉,多角度观察是关键。
记住我的话:多看、多试别急着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