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最近是不是也看上那块绿莹莹的岫玉了?别急咱们先不谈价格聊聊你看到的那个“密度2.57”,这到底是个啥概念?听我这个“过来人”给你唠唠嗑。
说实话刚着手我也被这些数字搞蒙圈,去玉器市场转悠卖家嘴皮子翻飞什么“高密度”、“玉质细腻”,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后来自身摔了几个跟头,才慢慢摸出点门道,特别是看到那个“密度2.57”的标签时,心里就打鼓这算好还是算不好?
先别被“密度”俩字吓着,咱们用大白话讲:密度就是单位体积里有多少重量,你想想同样大小的一块石头,重的肯定密度大轻的密度就小。就这么简单。
岫玉的密度一般书上写的标准范围是2.45到2.48左右。你看到的2.57明显是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事儿吧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分情况看:
别笑这真有或许。现在市面上有些机器测密度,或商家自身写的参数或许不太准。我有个朋友买了个“密度2.57”的手镯,拿去权威机构一测结果才2.46。你说尴尬不?别光信商家说的最好本身多问多查,
假使数据是靠谱的那2.57的密度,一般意味着这块玉里面可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杂质,比如石英、透闪石等等。简单说就是“料子不纯”。
就像咱们做饭纯大米饭香,但要是里面掺了沙子或别的米,口感肯定差部分,岫玉也是这个道理,杂质多了密度就上去了但玉的细腻度、通透度可能就打折扣了。
我之前买过一个吊坠当时卖家也说密度高,玉质“压手”听着好像挺实在。结果戴了没多久就觉得颜色不够亮手感也一般,总觉得差点意思。后来才琢磨过来可能就是密度太高,杂质偏多的起因。
聊到“档次”就更复杂了。不能光看密度这一个指标。
有时候密度高可能意味着结构更紧密,比如部分经过特殊化解的岫玉,或是部分天然形成结构比较特殊的料子,密度可能偏高。此类情况下假使颜色、光泽、雕工都到位,也可能是个不错的作品。但此类情况比较少见而且风险也大。
更普遍的情况是像咱们前面说的,密度高(超出标准太多)往往伴随着杂质多、玉质不够纯净的疑问。这样一来这块玉的“档次”自然就往下走了。在同等条件下密度接近标准范围(2.45-2.48)的岫玉,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品质更优的选取。
我邻居老王就因为看中一块“密度2.6”的岫玉摆件,觉得“沉甸甸的有质感”,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结果放家里越看越别扭,颜色发暗质地粗糙。后悔啊。他说下次一定先看玉质,再看密度。
你看这密度的事儿,真不是越“压手”越好。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办?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吧:
对“岫玉密度2.57是什么档次”这个难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大概率情况下这个密度的岫玉,品质可能不算顶级甚至可能杂质偏多。但世事无绝对详细还得结合玉的颜色、质地、工艺等综合判断。
记住买玉是个“眼缘”+“经验”的事儿。多看少买多学少问(问专业人士),总没错。期待我的这点经验能帮到你,少走点弯路!😊
密度范围 | 大致情况 | 可能档次 |
约2.45 - 2.48 | 接近标准纯度可能较高 | 多数情况下较好 |
2.57 | 突出偏高可能杂质多 | 常常一般或较差需详细分析 |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feicuizhi/195402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