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大家好我是广东省玉石会的会长,从业二十余年见证了玉石行业的起起落落,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上千亿的产业链,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咱们致力于推广玉石文化,相连上下游资源让更多人掌握玉石的独到魅力。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玉石,价格能差几十倍?其实这背后是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的疑问,比如去年某地查获的假玉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听着就让人心疼,咱们走访市场时常听到“这玉不对劲”的抱怨,消费者真的太难了。
记得有次在展会一位阿姨拿着“翡翠手镯”哭诉,花了3万块结果买的是玻璃,其实像这样的案例每年都有上千起。咱们协会去年接到投诉就超过2000宗,相当于每天有近6位消费者被骗。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对玉石的态度变了。比如我们联合抖音做的“玉石鉴定”直播,单场观看量破百万互动评论里全是“涨知识了”“原来玉这么神奇”。其实这就是趋势——传统行业务必拥抱新渠道。
传统玉石消费 | 新兴玉石消费 |
中老年为主线下采购 | 95后占比达32%线上为主 |
看重保值功能 | 更留意设计感和情感价值 |
前阵子有个90后设计师朋友,把玉石做成耳钉、胸针,居然卖到断货。这让我意识到玉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完全能够时尚化、年轻化。其实这就是市场的生命力所在。
你有没有纠结过买玉是收藏还是日常佩戴?其实这是个老大难难题,我们协会去年做过调研,发现专业收藏家占比不足15%,85%的消费者还是期待“能戴又能保值”。不过现实是许多收藏级玉石根本不适合日常佩戴,这就很矛盾。
记得有次在拍卖会上一块重达20公斤的玉石原石卖了1200万。其实此类级别的玉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我们更留意的是怎么样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到“值得”的玉石。比如我们推行的“玉石身份证”制度,现在已有超过3万件产品录入。
其实做这行久了,你会发现玉石真的有“灵性”。比如我办公桌上的那块和田玉,每天摸着它感觉心情都平静了,很多老行家都说“玉越戴越润”,这或许就是心理暗示不过确实有道理。
“老板这玉是真的吗?”不过说实话要完全杜绝行业乱象,光靠协会还不够。比如去年我们联合市场监管局做的“玉石诚信联盟”,首批就有120家企业加入,其实这就是行业自律的着手。
其实玉石行业的未来很清晰既要守住传统又要创新突破。比如我们正在筹备的“玉石文化周”,计划覆盖全省50个县市,预计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过2000个。这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传承。
你有没有留意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着手研究玉石的寓意?比如“平安扣”代表顺顺利利,“貔貅”代表招财进宝。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协会今年还专门成立了“玉石文化研究院”,就是想把这些传统智慧化。
其实做这行最舒心的就是看到大家因为玉石而愉快,比如有位顾客买了个简单的玉佩挂在车里,说“每次看到它就觉得开车更安心”,这或许就是玉石的价值所在。不过路还很长我们都在路上。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买玉不贪戴玉不疑。保持平常心玉石自会给你惊喜。
*本文数据出处于广东省玉石行业协会2022-2023年度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