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玉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青海玉和和田玉都有一种叫“藕粉”的东西,这是啥?是不是跟吃的藕粉一样?我起初也以为是吃的东西,结果一查原来是玉石的内部结构。
藕粉听起来像是粉状的,其实它是一种玉石内部的棉絮状结构。这类结构在灯光下看起来像藕的断面,所以叫“藕粉”。许多人买玉的时候会看这个,觉得藕粉越多越贵但其实不一定对。
青海玉产自青海颜色偏白,质地比较细腻。它的藕粉常常比较明显,尤其在强光下看能看到许多细小的颗粒或云雾状的结构。
有人觉得青海玉的藕粉特别多,显得很“有料”但也有人说这或许是杂质,不够纯净。
我本身买过一块青海玉,灯下看确实有点“藕粉感”,但摸起来手感不错价格也不贵,可能适合预算有限的朋友。
和田玉产自新疆品质更高,价格也更贵,它的藕粉相对少部分或是说更均匀不简单一眼就看到明显的“粉”。
很多人说和田玉的藕粉更自然,不像青海玉那样“显眼”。但这也取决于个人审美。
我之前也买过一块和田玉,藕粉不多但整体感觉很温润,戴久了有种“养玉”的感觉,挺喜爱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方便大家参考:
项目 | 青海玉 | 和田玉 |
---|---|---|
产地 | 青海 | 新疆 |
颜色 | 偏白、透 | 偏暖、油润 |
藕粉情况 | 较多、明显 | 较少、均匀 |
价格 | 便宜 | 贵 |
适合人群 | 预算有限、喜爱“有料”感 | 追求品质、喜欢温润感 |
从表格里能够看出两者的藕粉表现不同,但各有优劣。
有人觉得青海玉的藕粉太明显,像“瑕疵”但我觉得这反而让它更有个性。就像有些人喜欢干净利落,有些人喜欢带点“故事感”。
而和田玉的藕粉更低调,可能更适合那些不喜欢“一眼看穿”的人。
说实话我以前也迷信“藕粉越多越好”,后来才理解这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真正的好玉不在于有没有藕粉,而是整体的质地、光泽、手感。
有一次我朋友拿了一块青海玉给我看,他说这块玉“藕粉特别多”,但我一看就觉得不对劲,颜色太假质感也不对,最后才知道是假货。
别光看藕粉还要看其他方面。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块和田玉,虽然藕粉不多但上手后感觉特别舒服,戴了几天就喜欢上了。这解释有时候“藕粉少”反而更好。
青海玉的藕粉确实存在,而且比较明显,假使你喜欢此类“有料”的感觉,或预算有限那能够考虑。
但不要以为藕粉多就是好,这只是其中一个指标。
和田玉的藕粉相对少部分,但整体更稳定更适合追求品质的人。
选玉不能只看藕粉还要看颜色、质地、手感、出处等等。
我个人更喜欢和田玉因为它的藕粉更自然,戴起来更有感觉。
但青海玉也不差尤其是价格亲民,适合新手入门。
最后想说一句玉不是用来比的是用来养的。
你买的玉是你自身的风格,也是你的故事。
不管你是选青海玉还是和田玉,只要自身喜欢就是最好的选取。
加油。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feicuiqu/0836811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