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原石怎么分?新手必看的分部位解析+避坑指南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玉石原石怎么分,特别是翡翠原石,这玩意儿简直是个“谜之盒子”,让人又爱又恨。新手玩家们,你们是不是也一头雾水?别急,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保证让你看得明明白白,少走弯路!
翡翠原石的基本构成
我们将以翡翠原石为例进行详细介绍。翡翠原石,通常简称为翡翠,其主要的产地位于北部雾露河流域。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第四纪和第三纪砾岩层次生翡翠矿床,而缅北的克钦邦地区则是其主要的分布区域。
1. 皮壳:原石的“外衣”
(皮壳是原石风化的产物,常见类型包括白沙皮、黑乌砂皮、大象皮等。天然皮壳质地坚硬,晶粒自然排列,敲击声清脆;假皮多为人工黏合,质地疏松,颜色不自然。)
皮壳,就像是翡翠原石的“外衣”,包裹着里面神秘的世界。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块原石,那层皮壳就像是它的保护层,让你看不到里面的真面目。这层皮壳的形成,是翡翠从玉山上剥落下来,经过深埋浅埋迁移风化而形成的外皮。也就是说,玉肉经过水解反应,才形成了这层皮壳。
皮壳的颜色和质地,往往能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埋藏浅的皮壳颜色淡,埋藏深的皮壳颜色越深暗。莫西沙场口的白沙皮,常出玻璃底高货,表面砂粒均匀,是种水料的典型标志。而黑乌砂皮壳,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2. 雾层:神秘的中介
(雾层分布在翡翠皮壳与玉肉之间的一种外来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充填于翡翠矿物颗粒的间隙中,其形状犹如雾一般。)
雾层,就像是皮壳和玉肉之间的“神秘中介”。它是由一些外来矿物质组成的,填充在翡翠矿物颗粒的间隙中,看起来就像是雾一样。雾层的存在,往往能影响翡翠的品质,所以玩家们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观察雾层的情况。
3. 玉肉:翡翠的“灵魂”
(玉肉存在于皮壳之内的新鲜内瓤,也就是翡翠原石里面,没有发生蚀变的部位。 只有将其切割解剖开,才能了解到翡翠原石的基本构成及相关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玉肉,可以说是翡翠的“灵魂”所在。它深藏于皮壳之中,是翡翠原石内部未经蚀变的部位。玉肉由“地子”和色彩两部分组成。地子作为玉肉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到翡翠的“种质”,而色彩则是翡翠的魅力所在。
想要看到玉肉的真面目,往往需要将原石切开或者开窗。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和惊喜,这也是玩翡翠原石的乐趣所在。想象一下,当你切开一块原石,看到里面晶莹剔透的玉肉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翡翠原石的分类
翡翠原石可以分为原生矿(山岩玉)和次生矿(砾石玉)两种。
- 原生矿(山岩玉):原生矿常见都是只有一个部分,那就是玉肉。原生矿没有经过次生地质作用、自然力(风化、河流)的冲刷洗礼,保留了原始山岩玉的特性,只有“玉肉”一个部分组成,所以基本上原生矿的“种”都很“嫩”,原生矿还有一个翠友们都知道的名字“新厂”。
- 次生矿(砾石玉):分别由皮壳、雾层、玉肉三个部位构成。皮壳包裹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次生矿物层,其形状如蛋壳。雾层分布在翡翠皮壳与玉肉之间的一种外来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充填于翡翠矿物颗粒的间隙中,其形状犹如雾一般。玉肉存在于皮壳之内的新鲜内瓤,也就是翡翠原石里面,没有发生蚀变的部位。
如何辨别翡翠原石的真假?
(玉石的原石鉴别方法是看皮石、看裂缝、根据结构判断、看颜色、测量密度硬度。)
- 看皮石:玉石原石分为砂皮石、水皮石、蜡皮石。砂皮石其外部颗粒较粗,可以摸出砂砾感,根据不同的颜色分为白、黄、铁、黑乌砂皮。水皮石主要是翡翠原石的外皮,它的皮非常薄,比较能够冲外面透视出内部的颜色。
- 看裂缝:天然的翡翠原石通常会有一些自然的裂缝,而人工合成的则可能没有或者裂缝不自然。
- 根据结构判断:天然的翡翠原石结构紧密,而人工合成的则可能结构疏松。
- 看颜色:天然的翡翠原石颜色自然,而人工合成的则可能颜色不自然。
- 测量密度硬度:天然的翡翠原石密度和硬度较高,而人工合成的则可能较低。
避坑指南
玩翡翠原石,最怕的就是踩坑。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避坑的小技巧:
- 不要贪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句话在翡翠原石上尤其适用。如果你看到一块价格特别低的翡翠原石,那就要小心了。
- 多看少买:在购买之前,多看看,多学习,多积累经验。不要冲动购买。
- 找靠谱的商家: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避免买到假货。
- 不要相信所谓的“大师”:有些所谓的“大师”会夸大其词,不要轻信他们的推荐。
玩翡翠原石,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经验。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在翡翠原石的世界里,玩得开心,收获满满!👍💎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刘芳-翡翠设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