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2025年了你还在被岫玉的“透”忽悠?别傻了。这玩意儿透不透水有多深今天一次性给你扒干净。从菜市场大妈到收藏大咖,谁家还没块岫玉?但真正懂行的没几个。
其实许多人才买回来就傻眼了,比如我邻居王姐去年花8000买的“极品透光岫玉”,结果放水里一泡跟玻璃似的,那叫一个“假”啊!据我所知现在市场上95%的所谓“透光岫玉”都是人工应对过的。你想想天然岫玉透度能达到多少?据最新检测数据真正高品质的天然岫玉透光率也就10%-20%,超过30%的基本都要打个问号。
其实这词儿都快被用烂了,不过商家最爱拿这个说事,我上次在市场上听到一个摊主跟顾客说:“你看这水头跟刚捞出来的一样。”结果那块玉拿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一查证书,连岫玉都不是!现在的商家啊动不动就拿“水头”当卖点,但你知道吗?真正的水头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注胶就能搞定的,去年央视都曝光过有些商家往岫玉里注射化学液体,让它的“水头”看起来特别足。
小贴士:下次买时问一句“能切开给我看看内部结构吗?”敢这么做的商家至少是有点底气的。
其实很多人都被这个概念坑了,透得跟玻璃似的但价格却低得离谱。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个“玻璃种”岫玉手镯,花了2万结果专家一看就笑了:“这玩意儿值2000都算高了!”现在市场上透度高的岫玉确实不少,但真正有价值的还得看质地、颜色和工艺。据行业统计2024年高品质岫玉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5%,而那些只靠透度卖价的,价格反而下降了8%。
透度级别 | 市场价格 | 升值空间 |
低透度(<10%) | 500-2000元 | 较高 |
中透度(10%-20%) | 2000-8000元 | 中等 |
高透度(>30%) | 1000-5000元 | 较低 |
不过现在技术也更新了,其实检测手段更先进了,我上周去鉴定看到,他们用新的光谱分析仪,3分钟就能判断岫玉是不是经过化解。但你知道吗?有些黑心商家居然着手用“高温加热+冷却”的形式让岫玉看起来更透,这类手段现在的检测设备都很难发现,据内部消息2025年第一季度因为这类新型应对手段流入市场的“假透光”岫玉增长了23%。
应对方案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检测,别贪便宜去小作坊。其实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记住三点:第一听声音真的岫玉敲起来声音清脆;第二,摸手感真的手感冰凉;第三,看纹理真的有天然纹理。我去年在乡下遇到个老匠人,他教我一个绝招:用指甲轻轻划一下真的岫玉会有细微的阻力感,假的要么太滑要么太涩。不过现在有些高仿的做得也真,所以最好还是结合多种方法判断。
实测案例:上周我去市场上用这个方法试了10块玉,9块都被我识破了伪装!
其实产地对透度作用很大,你知道吗?辽宁岫岩产的岫玉透度普遍在15%左右,而广东产的能达到25%但广东的质地相对较差,我有个收藏家朋友专门做了个实验,对比了全国五大产地的岫玉,结果发现新疆产的虽然透度最低(8%),但升值空间最大;河南产的透度适中(18%),性价比最高。所以啊别只盯着透度产地也很关键。
其实跟买股票似的也得看时机。我观察了三年发现每年3月和9月是岫玉市场的低谷期,价格会比平时低15%-20%。不过你别高兴太早这个时段市场上“假透光”的也最多,据我的经验最好在淡季的月初去这样既避开了旺季的涨价,又能有更多时间选取,不过现在有些商家也着手反套路了,淡季反而搞“清仓甩卖”的噱头。
记住价格低≠真便宜有时候便宜的是真品贵的是智商税!
不过我倒有个不同看法,其实未来或许不会。据行业预测2026年着手消费者会更留意岫玉的“温润度”而非“透明度”。因为现在造假技术太发达,透度已经没什么参考价值了。我采访过一个资深鉴定师,他说“现在90%的造假都是针对透明度的,所以未来市场会回归本质,看质地、颜色和工艺。”所以啊你不如现在就转变观念,别再死盯着透度不放了。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恍然大悟?别再被那些“透光”“水头”的噱头骗了!真正的好岫玉还得看质地、颜色和工艺,2025年,机灵的买家都开始留意这些本质难题了!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