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毛乌素沙漠边缘到神秘的恩施秘境,这条路让你亲眼见证中国地貌的惊天逆转。
想象一下你刚从榆林那片黄沙漫天的土地出发,几个小时后眼前却突然出现悬崖峭壁上的绿色奇迹,这可不是特效而是G5021高速带给你的视觉轰炸,这条全长约800公里的路线,藏着中国地貌变化的终极秘密。
其实你心里清楚所谓的"说走就走"从来都是个谎言,不是预算不够就是时间冲突要么就是被那些看似诱人实则鸡肋的旅游团折磨得身心俱疲,你看着朋友圈里的美照,其实心里在吐槽要是我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该多好?不过现实是你连导航都设置不好...
你知道吗?榆林到恩施的高速路线至少有3条可选,但只有G5021这条才能让你真正体验"一天穿越两个世界"的快感,去年有位游客选了G6521结果全程除了隧道就是直道,连个像样的风景点都没有,而G5021沿线共有17个观景台其中恩施境内的腾龙洞观景台更是被誉为"最美悬崖观景台"。
其实我去年第一次走这条路线时,差点因为导航错误错过这个观景台,当时天色已晚司机师傅突然说"快看窗外",结果咱们发现车灯照亮的竟是云雾缭绕的峡谷夜景!那种震撼比白天看到的更让人窒息。
恩施的酒店价格波动堪比过山车。
对比数据显示恩施城区的住宿价格在旅游旺季(5-10月)平均比淡季高出87%。去年有位游客在旅游论坛吐槽,说他提早一个月订的酒店,比现场订贵了将近一半,不过有个小窍门其实你能够选取在利川市落脚,那里的酒店价格比恩施城区平均低32%而且距离核心景区更近。
住宿区域 | 价格区间(淡季) | 价格区间(旺季) |
恩施城区 | ¥200-400 | ¥500-1200 |
利川市 | ¥180-350 | ¥350-800 |
你绝对想不到恩施大峡谷和腾龙洞这两个"网红"景点,其实只需要半天就能玩透!去年有对夫妻跟我抱怨,他们花了整整两天在这两个地方转悠,结果累得像条狗。其实依照我的时间规划表(见下文),你完全能够在一天内看完核心景观,第二天再去周边的小众景点。
不过要留意今年腾龙洞的灯光秀时间改到晚上8点半了,记得提早在公众号预约,不然或许买不到票。
我敢打你一定在旅游攻略上看到过"恩施必吃10大美食"这样的,然后满怀期待地去排队,结果发现味道平平。其实当地人才知道土家腊肉、合渣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尝试的美食。
其实去年我和朋友去的时候,就是被一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小店吸引的。当时老板娘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问咱们"是要合渣还是腊肉",咱们犹豫了一下结果现在想起来都后悔没两种都点...
你知道吗?恩施的景区之间距离最远可达60公里但公共交通班次却少得可怜。去年有位游客告诉我他花了一个半小时等车,结果车刚开动就因为修路临时绕行,最后整整浪费了3小时。
我的提议是在恩施市区租一辆车(一天约200元)这样你能够随时出发,不用赶时间。不过要留意恩施的山区道路限速很严,平均车速只有60km/h所以计划行程时要留足时间。
其实去年我租的车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时咱们正在去往屏山峡谷的路上,突然导航提示前方修路,司机师傅淡定地说"没事,我熟"然后抄了一条小路,结果发现了一处绝美的梯田风光。那种惊喜比在景区看到的任何景色都让人难忘。
数据显示恩施的旅游旺季(5-10月)游客量是淡季的4倍!去年8月有位游客在朋友圈抱怨"景区人挤人连拍照的地方都没有。"不过你知道吗?其实11月到次年3月恩施的景色反而更加迷人。
我去年冬天去的时候亲眼看到恩施大峡谷被冰雪覆盖的样子那种童话般的景象,比夏天绿油油的景色更让人震撼。不过要留意冬季山区也许会临时封闭,出发前一定要查看高速路况。
依据我的统计跟团游和自由行在恩施的花费差距巨大:
其实省钱的关键不是抠门,而是知道去哪里花钱。比如腾龙洞的VIP通道虽然贵了50元,但能够节省排队时间2小时;而恩施大峡谷的索道票,在景区门口的超市买套票反而比景区售票处便宜20元。
你知道吗?恩施有7个少数民族聚居但大多数游客只看到表面的土家族建筑,却错过了真正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去年有位游客告诉我他花200元参加了一个土家织锦体验活动,结果制作的手工艺品现在还摆在客厅当装饰。
我的提议是在利川市找一家民宿住一晚,许多房东会自觉教你几句土家话。不过要留意有些所谓的"民族文化表演"其实是商业演出,真正的文化体验要靠自身去发现。
其实我最近留意到一个现象,恩施当地正在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旅游,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沿线会出现更多由村民自建的特色民宿和体验项目。不过这也带来一个争议:过度商业化会不会毁坏这里的原始风貌?我个人认为只要控制好开发规模此类转变反而能让更多人理解恩施的真实魅力。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穿越时空的绿色密钥。是选择在腾龙洞观景台看云雾缭绕的壮丽,还是去利川市的小巷里寻找那碗热气腾腾的合渣?不管怎样这条路的终点等待你的将是一次彻底的感官洗礼!
编辑:恩施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enshike/204392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