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哎哟喂刚入坑普洱茶的兄弟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融合度”“包裹度”这些词就头大?🤯 我当初也是听天书一样,别慌,今天就给你唠唠透保证让你明理解白少走弯路,这玩意儿到底咋回事咱得搞清楚。
简单说融合度就是指茶汤里各种滋味、香气能不能“和平共处”,有没有“”的情况,你想啊一杯好茶不能这边甜味刚上来,那边苦味就跟屁股似的吧?那多不适啊。
融合度高就解释茶汤里的甜、苦、涩、鲜、酸(理论上不该有过多酸)这些味道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整体,喝起来顺滑层次感又分明但又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就像一个优秀的乐队各种乐器配合得天衣无缝,听起来就舒服。
我第一次喝到融合度高的老茶,那感觉绝了, 哇塞那个顺滑那个甘甜完全不是新手喝的那些“刮喉咙”的生普能比的。瞬间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差点就跪了,😂
所以啊新手选茶,别光看年份喝起来顺不顺口,各种味道能不能“抱团取暖”,那才是关键。
这“包裹度”听着更玄乎,但也好理解。你能够想象一下茶汤喝进嘴里是不是感觉有一层东西包裹着你的整个口腔?
包裹度好的茶就像嘴里含了一口润润的、稠稠的、但又很干净的东西,茶汤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那种“稠”和“润”的感觉能把整个口腔都“撑”起来,但又不会觉得腻。
跟融合度比融合度更侧重于味道的和谐统一,而包裹度更侧重于茶汤的体感和质感。 融合度是“味道上的融合”,包裹度是“体感上的包裹”。有时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度高的茶往往包裹度也不错。
我喝过若干新茶味道挺冲的,但喝完嘴巴干巴巴的没啥包裹感,就感觉“水过地皮湿”。而好的陈年茶喝完感觉整个口腔都水润润的,那种感觉,啧啧舒服。就像给口腔做了一次SPA。
下次喝茶除了尝味道,也感受下口腔里的“包裹感”,是不是有种“满口生香,齿颊留甘”的错觉?😉
这个疑问嘛不能一概而论。 谁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这是没错的,许多老茶确实在融合度和包裹度上表现更出色。
为啥呢?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茶叶里的各种物质会发生复杂的转化。简单说就是那些“刺头”的物质,比如茶多酚、咖啡碱啥的,会慢慢“老实”下来刺激性减低。而若干能带来甜润感的物质,比如茶多糖或许会增长。
这样一来茶汤自然就更柔和、更顺滑了,融合度、包裹度也更简单体现出来, 这就像一个毛头小伙,经过岁月打磨变成了温文尔雅的成熟大叔,气质就不一样了!
但是!重点来了!不是所有老茶都好! 假使起初品质就差比如工艺不行、原料不好,或是存放不当发霉变质了,那就算放一百年融合度和包裹度或许也提升不了多少,甚至更差!
我见过部分所谓的“老茶”,喝起来又苦又涩香气还一股霉味,那叫一个“劝退”!别迷信年份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才是王道!
记住好茶越陈越香烂茶放一万年也是烂茶, 这话糙理不糙!
这确实是新手最头疼的疑问。没喝过多少茶哪知道啥叫融合啥叫包裹啊?别急给你几个小Tips:
刚开始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别灰心多喝! 就像学开车一开始手脚不协调,多练练就熟了,喝茶也是舌头和味蕾需要“训练”。喝个几十泡自然就有感觉了!
记住喝茶是个主观体验别人的感觉只能参考,最终还得靠你本身去感受!
融合度和包裹度要紧但不是全部!新手选茶还得看这些:
这些东西听起来有点多?别慌!先从最简单感知的香气和汤色入手,再慢慢去体会口感、融合度这些。 慢慢来不着急。
就像追妹子不能只看脸嘛对吧? 香气汤色是“脸”融合度包裹度是“内涵”,都得看!
下面这个表帮你迅速掌握新手关注点:
关注点 | 简单判断方法 | 新手感受 |
---|---|---|
香气 | 闻干茶、闻茶汤、闻杯底 | 有没有怪味?香不香? |
汤色 | 看茶汤颜色、是否透亮 | 清不清澈?颜色正不正? |
口感 | 入口感受苦涩是否化得开 | 顺不顺畅?苦涩重不重? |
融合度 | 味道是否和谐统一 | 喝起来顺不顺口? |
包裹度 | 茶汤在口中的“厚度”和“包裹感” | 喝完嘴巴干不干? |
看着挺复杂但喝多了就自然懂了。实践出真知!
当然有关系!常常而言好的古树茶,在原料基础上就更有优势。 古树根系深吸收的养分更丰富,茶汤的内含物质更足这就有利于后期转化出更好的融合度和包裹度。
古树茶特别是品质好的古树茶,往往茶汤更醇厚口感更丰富,回甘生津更强劲持久。这些特点往往能提升茶的融合度和包裹感。
但是!别迷信古树! 现在市面上“古树”满天飞,真假难辨。有些所谓的“古树茶”,可能管控不当或是制作工艺有难题,喝起来还不如部分优质的台地茶(就是非古树的茶树)。
不要一听到“古树”就,还是要看茶本身的品质,涵盖它的香气、汤色、口感、融合度、包裹度等等。 古树是好原料但好原料不等于好茶!工艺和仓储同样要紧。
记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喝喝)就知道了。
想喝到好东西不容易啊!😅 但也不是不可能给你指几条明路:
多看、多问、多试、多对比! 别怕花钱但更怕花冤枉钱。喝到一杯真正融合度、包裹度好的老茶,那种满足感简直了! 值!
这就像找对象不能只看照片吧? 得相处久了才知道合不合拍!喝茶也一样得多喝几泡才知道它好不好!
最后啰嗦几句。普洱茶水深这没错,融合度、包裹度这些词听着玄乎,但都是喝出来的。别一开始就追求什么“老茶头”“古树王”,把本身搞得太累。
从自身能接纳的价位和品质开始喝,慢慢积累经验。喝茶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给自身找罪受。😌
有时候一杯简单的、喝着顺口的茶,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要紧多了。找到自身喜爱的味道就是的!
记住:适合自身的才是的!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带偏了节奏。
祝各位茶友都能喝到自身喜爱的普洱茶!冲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