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北京你敢信?中国博物馆人山人海,但这次旅行绝对值回票价!
今年春节我带着家人冲进中国博物馆,本以为会被挤成照片没想到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金碧辉煌的展厅、那千年历史的文物、那震撼人心的展览……每一处都让人心跳加速,仿佛穿越回了历史长河。
扎心!你有没有被问过:春节去北京玩什么?答案总是故宫、长城可你真的理解博物馆吗?其实许多人连展馆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排队两小时才能进去。
你以为预约就能轻松入场?其实春节期间博物馆的预约经常崩溃,就像抢票一样难,我去年就差点被拒之门外,最后还是靠凌晨5点蹲点才抢到票,不过你能够试试这些办法:
记得去年有个阿姨排了3小时队,最后只看了2个展厅就累瘫,你说值不值?数据表明春节高峰期人均停留时间不足1.5小时,而平时至少3小时。
博物馆14个常设展厅,你真的逛得完吗?其实大部分人只会盯着青铜器看,错过了更震撼的《复兴之路》新展览,我有个朋友跑遍所有展厅,最后累到在出口处直接睡过去,你说搞笑不?
你知道吗?博物馆馆藏文物高达100多万件,但平时只展出不到5%,春节期间更是精挑细选,错过一个算一个。
其实这是博物馆的"春节特供"策略,把平时不轻易示人的镇馆之宝拿出来,比如去年那个西汉金缕玉衣,平时根本不让拍!此类做法既缓解了人流压力,又提升了观赏体验一举两得。
你以为免费就能随便进?其实春节期间各种"隐形收费"多到让你头疼,我表弟就被忽悠买了200元的讲解器,结果发现手机App免费功能更强。更离谱的是有些黑导直接在门口拉客,收费高达500元!
对比数据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但周边文创产品收入超1亿元,这才是他们的盈利点,你买那个30元的"国博限定"冰箱贴了吗?其实义乌同款只要5块。
饿着肚子看文物?那才是自虐。不过博物馆的餐厅确实让人一言难尽。我同事硬是排了40分钟队,最后只吃到冷掉的盒饭。更惨的是外面的小吃摊价格贵得离谱,一杯奶茶30元。
触觉体验:我去年带家人去孩子非要吃麦当劳结果排队1小时,最后还是买了博物馆商店的零食充饥。那包装袋上的国博logo现在还贴在冰箱上呢!
你以为地铁直达最方便?其实春节期间2号线国博站出口堵得像停车场。我亲眼看到有人从9点排队到11点才出站,最后还是打车更实惠。不过公共交通还是有讲究的:
数据对比:春节期间自驾车在停车场停留时间平均2.3小时,而地铁+共享单车组合只需0.8小时。不过你敢把车停在博物馆停车场吗?我表哥去年被收了100元停车费,气得直骂街。
其实博物馆的限流措施一直很模糊。去年春节有超过10万人涌入,导致展厅温度飙到28度,文物保护堪忧。但另一方面完全限制又违背了"文化惠民"的初衷。未来或许需要更智能的预约,比如人脸识别二次验证。
你以为拍张照就能装懂历史?其实春节期间展厅里全是举着手机的"摄影师",我旁边的小伙拍了200张青铜器照片,最后发现连解释都没看。更夸张的是有人专门租了三脚架在展厅里摆拍半小时。
视觉冲击:当那件商代司母戊鼎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我承认自身被震撼到了。那不是照片能比的是实实在在的震撼!就像你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大熊猫,而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
你以为跟着人群走就安全?其实春节期间展厅里经常发生踩踏。我表妹差点被挤丢最后靠那个"故宫蓝"的志愿者才找到咱们,更可怕的是有些展厅出口被堵死完全靠人品才能出来。
听觉记忆:那天在《复兴之路》展厅,突然听到"快看快看"的呼喊声,转头发现是前面的人在指着一面墙。原来那是"记忆墙",上面有无数普通人捐赠的老照片,那一刻真的感动到想哭。
你以为看完就能轻松离开?其实春节期间出馆比进馆更难,我朋友去年差点被困在馆里过夜,因为所有出口都排起了长队。更惨的是最后还是保安大哥动用"特权"才放行的。
触觉记忆那天出来时天已经黑了,冷风吹在脸上特别疼。但摸着口袋里那个"国博纪念章",突然觉得这趟旅程值了。其实的纪念品不是买的,而是本身留下的记忆。
看完这篇文章你还敢说春节去博物馆是浪费时间吗?下次来北京记得带上这份攻略保证你玩得比当地人还溜。
编辑:北京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biji.yanggu.tv/beijingyou/2240461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