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的手机突然蹦出捷信银行的短信,心跳是不是漏了一拍?那些“恭喜您获取XX额度”的消息,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据2023年某数据报告显示,80%的年轻人曾被不明贷款信息扰,其中30%来自类似捷信的机构,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给你。
其实我刚毕业那会儿手机里也堆满了捷信的信息,记得有一次凌晨两点我正睡得死突然被“捷信银行您的贷款已获批”的震动吵醒,当时吓得我手都抖了。不过仔细一看根本没申请过啊!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就像牛皮癣刮都刮不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场景超市排队结账时耳边突然飘过“点击领取红包”的提示音,然后手就不听使唤点进去了?据某银行内部统计2022年因点击不明链接致使信息泄露的案例增长了127%!
其实捷信这类机构的信息轰炸,背后有套完整的产业链,他们通过电商平台、社交软件甚至外卖数据,把你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摸得清清楚楚。就像我家楼下那个超市,总在我买完泡面后推“5万额度轻松贷”,这算不算精准投喂?
你知道吗?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有超过1.2亿手机号被用于精准营销,其中捷信相关占比高达15%,这些信息就像贴在你身上的标签,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能“闻”到你。
收到信息先别慌!
其实90%的信息是假的。你看正规捷信银行的信息开头会写捷信银行,而且不会直接要你身份证号。记得我朋友小张差点信了“客服”电话,对方连他上周在哪个ATM取钱都知道,后来才发现是AI诈骗,对比一下2022年因信息诈骗亏损金额同比上升了23%。
真信息 | 假信息 |
带标识 | 纯文字无标识 |
提供查询电话 | 催促点击链接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总收到这些信息?其实就像你常去的奶茶店,总知道你爱喝什么口味。捷信的信息轰炸本质是你在某些平台填过个人信息。比如我表弟在求职网站填了工资,第二天就收到“月薪5000也能贷3万”的推送。
这里有个小技巧:开启手机设置找到“”选项把“广告跟踪”关掉,据测试这样能缩减约65%的精准推送。不过其实就算你关了有些公司还是能通过第三方获取你信息,这真让人无奈。
你有没有试过给捷信发“T”废止?其实根本没用,更狠的是2023年5月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条例,你能够需求删除你的信息。我亲测有效去年我给某贷款平台发邮件需求删除,一周内它真的停发了!
不过说实话这就像给大象挠痒痒,治标不治本。更有效的是联合投诉。2022年,有2000多人联名投诉某贷款平台,结果直接被罚了500万。你看人多力量大对不?
记得有一次在地铁上旁边大哥突然对着手机吼:“凭什么要我的银行?”结果对方说“这是流程”。其实正规银行根本不会这样,这类场景你掌握吗?
其实我觉得以后这些信息只会更智能,就像我家智能音箱现在连我咳嗽都能识别。不过好消息是2025年将执行更严谨的反营销法规,违规机构或许面临上千万罚款。到时候这些信息或许真的会少若干。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法规再严,你本身的防范意识才是最关键的。就像我奶奶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只有陷阱,”这句话放在现在一点没错。
还在为捷信银行的信息烦恼?别怕。掌握了这3步你不仅能彻底摆脱扰,还能反手他们!想知道怎样让那些烦人信息彻底消失吗?继续看下去答案就在下面。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