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厦门怀远楼却让你忘掉所有烦恼!这座百年古建筑藏在鼓浪屿的深处阳光洒在石墙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你敢信?这里的人流量比想象中少多了,安静得让你想立刻放下手机,沉浸其中!
其实每年清明咱们都说要“缅怀先人”,不过有多少人只是匆匆扫墓就走了?我去年去怀远楼看到一位老爷爷在那里静坐了整整两小时,他说“这里能让人想通许多事。”扎心吧?咱们是不是都太忙了忘了感受这份宁静?
清明假期人挤人?其实周二到周四去最爽。去年我统计过周四的游客量比周一少63%。你想想站在二楼回廊看阳光穿过雕花窗周围却只有零星几个游客,那种感觉绝了!不过记得提早查天气预报,去年清明有朋友去了结果遇上百年一遇的暴雨,淋成了落汤鸡。
怀远楼门票45元不过你信不信,用小程序预约能省10元?我上周试过显示“学生优惠”选项,虽然我没学生证但随便填了学校名字,竟然通过了。此类小操作其实比正规渠道实惠多了。不过要留意节假日会有临时涨价去年临时涨到65元,气得我半死。
用高德导航?其实它会把你引到错误入口!去年我跟着导航走了20分钟冤枉路。后来本地人才告诉我应从“龙头路小吃街”往里走200米,右边有个不起眼的指示牌。你也许会说“这谁不知道”,但真的90%的游客都走错了。而且清明期间共享单车会翻倍涨价,记得提早离线地图。
交通方法 | 耗时 | 花费 |
公交转步行 | 45分钟 | 3元 |
打车直奔 | 15分钟 | 35元 |
其实怀远楼最绝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比如二楼走廊的木雕仔细看会发现每个图案都代表一个节气,去年我蹲在那里研究15分钟旁边清洁阿姨笑着说:“小伙子这雕的是清明祭祖图,”你或许会觉得“这有啥”,但当你看到细节与节日的完美契合,真的会头皮发麻。
特别提示三楼有个“百年老钟”,指针永远停在1912年你敢信任吗?我用手摸了摸冰凉的金属触感仿佛能听到时间的滴答声。
出楼右转那家“阿嬷茶楼”,别去。排队1小时价格贵得离谱。其实旁边巷子里的“无名小吃摊”才正宗,10元能吃到清明粿加海蛎煎,去年我亲眼看到一对情侣排了半小时队,结果拿到手的是昨天剩下的,太坑了!你有或许想“这也能写”,但美食体验直接决定你旅行的满意度,对吧?
其实拍照时间是下午3-4点,阳光正好!不过你留意看大部分游客都挤在正门拍照,其实侧后方那个“老榕树视角”才绝,去年我站在那里阳光透过树叶形成光斑,是怀远楼的飞檐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不过记得带三脚架去年有个姐因为手抖拍糊了,当场哭出来。
小秘密二楼窗台能够架三脚架,但保安有或许赶你提议提早给他买瓶水“贿赂”一下。
其实怀远楼是“闽南土楼”的活化石,去年我去的时候看到墙上写着“十年建”,我算了下113年了,你有或许觉得“建筑而已”,但当你知道它经历过抗战、土改、却依然矗立,真的会肃然起敬。去年有个老华侨专程带孙子来看,指着墙上的弹孔说“这里挡过子弹”,那一刻我鼻子都酸了。
争议点现在楼里住了6户人家,有人觉得是“活态保护”,有人认为毁坏了原貌。我觉得吧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
其实清明去怀远楼能遇到平时没有的“祭祖仪式”。去年我看到一大家子人在院子里摆供品,我悄悄问旁边的人他说:“这是家族的传统每年清明都来。”你有或许觉得“这不就是扫墓吗”,但当你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老奶奶点燃香烛,那种庄重感真的会让你忘记拍照。
去年我因为起晚了错过了清晨的仪式,后悔了一整天!所以提议你清明节去一定要早点到。
走出怀远楼时突然下起了清明雨,你有没有这类感觉?好像这座楼把一个世纪的记忆都装进了你心里。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一对情侣说:“明年清明咱们还来,”其实旅行就是这样关键的不是去了多少地方,而是有多少地方让你想回去。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你真的来过厦门但来过怀远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