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作为一个经常跟着旅游团到处跑的“过来人”这次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去年夏天参加的廊坊出发的大型厦门曾厝埯旅游团经历。别看我是北方人厦门那边的海滨风情和闽南文化真是让我这个“老司机”都大开眼界呢!
说实话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旅游团(足足有50多人)心里还有点小紧张。毕竟从廊坊到厦门路程可不短而且又是夏天天气热得让人发慌。
出发前一晚我特意把行李又检查了一遍:
我还特意问了团里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之前去过厦门给了我不少实用建议。比如:“厦门的公交车很方便但景点之间走路也花时间”,这话还真被我验证了。
从廊坊出发的大巴上,我旁边坐的是一位退休教师,我们俩一路上聊得很投机。她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旅游团,有点担心人多太吵。
结果呢?
不过这些小插曲反而让旅途更有趣了。特别是那位走丢的团友,后来还跟我们分享他“误入”当地居民家喝茶的故事,😂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曾厝埯,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刚下车我就被那片彩色的小屋吸引了。这里原本是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文艺青年聚集地。
时间 | 地点 | 体验 |
---|---|---|
上午 | 海边的咖啡馆 | 喝着咖啡看海,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
中午 | 小吃街 | 尝试了当地特色小吃,尤其是海蛎煎,一口下去,鲜掉眉毛! |
下午 | 文创店 | 买了很多手工艺品,价格比厦门市区便宜不少 |
记得当时我走进一家小书店,店主是个年轻女孩,她说曾厝埯的变化让她既开心又有点失落,毕竟老渔村的风味慢慢少了。这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次旅游团特别安排了闽南文化体验环节,这可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导游是个地道的厦门人,普通话夹杂着闽南话,听久了居然能猜出个大概意思。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有一次在路边摊,我试着用刚学的闽南话点餐,老板娘居然笑了出来,说我的发音“很有趣”。😅 虽然有点尴尬,但那种文化碰撞的感觉真的很特别。
大型旅游团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团就遇到了:
虽然这些问题不完美,但能及时解决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那位半夜给我们修空调的师傅,真是辛苦了!
回程的路上,我坐在大巴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感慨万千。这次厦门之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体验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特别是曾厝埯,从传统渔村到文艺街区,这种变化让我思考:发展真的好吗?还是说,我们应该保留更多传统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旅游团的经历也让我明白,大型团虽然人多,但组织得好也能有不错的体验。关键是导游要专业,行程要合理,问题能及时解决。
给想从廊坊出发去厦门曾厝埯的朋友们几个小建议: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若是你也有类似的旅游经历,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