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想象一下你从新疆博尔塔拉出发,跨越数千公里来到福建厦门的怀远楼,这座土楼就像一颗镶嵌在山海间的明珠,圆滚滚的身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跟你招手,这里不仅有让你惊叹的土楼奇观,还有那让人流连忘返的海风和故事,来吧跟我一起开启这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其实我每次出发前都会想:这趟旅行我到底想得到什么?你呢?是不是也常被“打卡式”旅行绑架?比如去厦门就是为了拍张厦大照,去土楼只是为了证明“我来过”,不过怀远楼不一样。它不是冰冷的景点而是活着的家。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万游客打卡土楼,但真正静下心来听它故事的人,恐怕不到一成,你敢不敢跳出“游客”的框框,做个“探索者”?
你站在怀远楼前会看到什么?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一座高约21米的圆形土楼,墙厚2米像极了科幻片里的堡垒。这土楼建于1905年比许多城市的历史还长,更绝的是它的内院像个迷宫走廊连着走廊,据说以前土楼里的族人闭门不出,也能自给自足。当你抚摸那粗糙的土墙,能感觉到岁月的呼吸耳边仿佛响起百年前的脚步声。
从新疆到福建光是飞机+高铁就要花掉近20小时。你有或许想:“这时间不如在家躺平。”不过当你看到土楼里老人用闽南话聊天,小孩子在石磨边嬉闹你会理解什么叫“值得”。博尔塔拉的天山雪莲和厦门的海风,看似毫无关联但旅行就是让你发现,世界原来能够这样相连。据统计跨省旅游中超过70%的游客表示“长途跋涉的痛楚”会被文化冲击抵消。
出发前筹备 | 途中放松法 |
离线地图 | 带上眼罩和耳塞 |
你有没有留意到土楼里的房间大小居然都一样?其实这是古人智慧!比如怀远楼有74个房间每间约12平米,但通风采光都超好,更神奇的是楼中心有个“双环走廊”,走一圈需要5分钟但以前的人靠这个就能传递信息,你站在走廊上能听到风吹过墙壁的“呜呜”声,就像土楼在低语。这可比你在城里听到的车鸣强多了,对吧?
你有或许觉得土楼=土气?大错特错!怀远楼里现在还有年轻人开的民宿,他们把传统土楼改造成有WiFi、有智能音箱的“土楼潮宿”。我上次去看到有个外国游客在学做土楼小吃“八宝饭”,老板娘用蹩脚英语教他“One, two, three... yummy!” 此类碰撞,比任何景点广告都吸引人。据统计土楼地区已有超过30家“新式土楼”吸引年轻游客,占比达40%。
找家带“土楼+现代”标签的民宿住一晚,体验古今结合的奇妙
其实、其实咱们太习惯赶路了。在博尔塔拉时你或许习惯了沙漠的辽阔;到了厦门,却被海边的喧嚣裹挟。不过在怀远楼你能够试着“暂停”。比如坐在土楼门口的石阶上,看云彩从山那边飘过来;或是跟着当地老人去田埂散步,感受泥土的湿润。你猜怎么着?有游客在这里住了3天,说“感觉像是给心灵做了一次SPA”。
把手机调成静音每天刻意放慢脚步至少1小时
你一定知道土楼是福建名片,但可能不知道怀远楼里藏着级非遗“南音”,那种用古谱演奏的音乐,听上去就像时间在倒流。还有土楼里的“米筛”,以前是用来筛选谷物的,现在成了游客必拍的道具。你摸摸那木质的米筛能感受到几代人的手温。更绝的是土楼顶部的排水居然比现代建筑还科学!
自觉问当地人:“这里有什么老物件的故事?”
你也许会担忧这么有特色的土楼会不会被商业化?不过我观察到一种新趋势:当地人在开发旅游时越来越注重“原汁原味”。比如有的土楼着手限制游客数量,有的则把收入用于修复老建筑。此类平衡比盲目开发机灵多了。再过10年也许你会看到更多像怀远楼这样的“活态土楼”,它们既保留了灵魂又拥抱了现代。
支撑那些“少而精”的土楼旅游项目,而不是人挤人的网红点
当你离开怀远楼时会带走什么?不是照片不是纪念品而是那种“原来世界能够这样”的震撼,你摸过的土墙听过的南音闻过的海风,都会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下一次当你站在新疆的草原上,或许会突然想起厦门的圆楼,然后会心一笑,因为你知道这颗星球上总有些地方能瞬间击中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