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十一”黄金周你还在傻傻跟着大巴从贺州一路颠簸到厦门?别笑,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花大几千人团费结果连鼓浪屿都没玩理解,还累到质疑人生,这趟旅程到底是度假还是受罪?今天咱就撕开跟团游那层“美丽”外衣,给你看个真真切切。
其实吧跟着大走,时间根本不是自身的,导游说几点走就得几点走,早餐没吃完?不好意思大巴不等,中午想多睡会儿?不或许定点集合,我上次跟团明明只去了两个地方结果每天睡得比上班还早,醒得比上班还早累得像条狗,你知道这趟团平均每天要“赶路”多少公里吗?将近300公里!这哪是旅游简直是“车轮上的牢笼”!
“导游这菜怎么一股地沟油味?”
每次跟团饭点都是最“惊心动魄”的,记得在厦门某海鲜排挡,一盘花蛤里居然有三分之一是空的,服务员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本地特色”!我胃不好硬是吃坏了肚子,你知道吗?旅游城市餐饮抽成普遍高达30%-40%,导游拿回扣是公开的秘密,所以你吃的“团餐”其实成本或许比在家吃泡面还低!
项目 | 团餐成本 | 市场价 |
普通炒菜 | ¥8/份 | ¥35-50/份 |
海鲜拼盘 | ¥30/份(小份) | ¥150+/份 |
“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咱们只在外面拍了一张照片!”
你以为的厦门是文艺小清新;实际的跟团游,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导游为了赶下一个购物点,连南普陀寺的千年菩提树都只给咱们10分钟。更扎心的是导游会滔滔不绝讲3小时,但内容90%都是“本地特产推荐”。有数据显示80%的跟团游客最后都会后悔“没玩够”,但只有30%的人下次还选取跟团。
“这个玉石手镯今天团里买最优惠。”
其实每次听到导游说“自费项目”,我都有点生理性紧张。在厦门某珍珠店导游直接说“咱们团客消费达标,晚上住宿能提升”结果一屋子人被忽悠买了上千元的珍珠项链,据旅游投诉平台统计2022年跟团游购物投诉量同比增长23%,其中“诱导消费”占68%!你想想一个4000元的团导游或许从购物提成里拿到800元,他当然期望你多花钱了。
“四星酒店?我看到的分明是‘四蚊’酒店!”
我有个朋友去年跟团住的三亚“五星酒店”,结果房间连拖鞋都没有,窗户还漏风。旅游行业有句潜规则:“团房”就是给团队客人住的,设施老旧、服务打折是常态。更过分的是有些酒店白天要接待散客,晚上才给团客入住你能想象拖着行李箱在走廊等房间的尴尬吗?
化解办法:提早在OTA平台查酒店真实评价,或选择“自由行+接送”套餐,住宿标准本身把控你或许会问既然体验这么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报低价团?因为“价格锚点”太诱人了!旅游社靠低价吸引客流,再通过购物回扣、强制自费等手段弥补亏损。就像你去菜市场标价9.9的榴莲你开启一看,里面挖空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旅游业的“潜规则”,不骗你骗谁?
“阿姨您能不能别在佛堂里打电话?”
其实跟团最大的“意外收获”,或许是见识形形的团友。我遇到过凌晨3点起床看日出的大爷,也见过在鼓浪屿大声外放抖音的年轻人。导游说:“现在的团年轻人嫌累老年人嫌赶,中年人嫌贵。”这类“代际体验差”,让本就不完美的旅程雪上加霜。
“导游这地图怎么买?”
不过话说回来跟团游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在厦门此类交通复杂的城市,跟着导游确实能省去研究路线的麻烦。数据显示70%的首次游客会选择跟团,因为他们不知道“厦门应去哪里玩”。但说实话现在网上攻略、AI地图这么发达,这个“优势”正在迅速缩水。
我观察到的趋势是传统大巴团正在被“定制小团”取代。比如现在流行的“硬卧+当地跟团”模式,既保留了交通便利性又增长了自由度。未来跟团游要么彻底转型,要么只能在“老年市场”苟延残喘了。
“导游也是的提成不够工资!”
其实导游也很无奈。我认识一个本地导游带团时偷偷给咱们塞小纸条“晚上8点后别去中山路,全是坑”。但白天她还是得按公司需求带团进购物店。旅游行业恶性竞争压低导游工资造成“不骗不赚钱”的怪圈。你觉得这锅应谁来背?
“导游咱们真的能够去鼓浪屿喝咖啡吗?”
要是你还执意要报贺州到厦门的跟团游,那我只能祝你“好运”了。不过说实话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买个高铁票,用个地图App你也能玩得比跟团精彩10倍!别再让那些“低价陷阱”绑架你的假期了,是时候做出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