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乌海一个藏在内蒙古的“小众”城市,没想到竟有这么多人选取组团去贵州贵阳,从沙漠边缘到高原山地,这跨度,啧啧足足2000多公里,据说这个团有50多人年龄跨度从20岁到60岁真是个“混龄大家庭”,贵州的山水风光配上乌海的豪迈风情,这组合够刺激。
你有没有过这类体验?定好行程临出发前一晚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我也有啊,比如这趟团费人均才3800比单独订机票酒店还便宜,不过心里总嘀咕“真能这么顺利吗?”
你想想乌海到贵阳高铁都要近10小时,大巴估计得12小时起步,同事小李就说“万一堵在路上不是要人命?”我深有同感毕竟去年自驾去云南堵车堵了8小时,那滋味终生难忘。
交通途径 | 时长(小时) | 舒适度指数 |
高铁 | 9.5 | ★★★★☆ |
大巴 | 12+ | ★★★☆☆ |
刚到贵阳那几天我被“湿”得措手不及。你想想乌海全年平均湿度不到40%,贵阳可是常年80%+!第一天穿短袖结果被冷汗浸透这感觉,就像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衣服穿身上,
不过话说回来贵州的辣是真带劲。导游老王说“不吃辣等于白来!”我硬着头皮试了碗酸汤鱼,辣得我眼泪直流不过那酸爽,啧啧确实过瘾。
其实咱们团里有个大爷,四川人边吃边说:“这才叫辣!不像你们那放点辣椒面就算了。”这话让我突然觉得口味这东西真是地域差异太大了!
你绝对想不到这个团里最意外的收获是什么!不是景点是人!有个退休教师王阿姨平时挺内向的结果在青岩古镇,她突然唱起《阿莲》那声音,啧啧全场安静三秒。
其实此类“破冰”时刻挺多的。比如有个90后小伙子天天戴着耳机结果咱们发现他弹吉他超棒,最后在山顶露营时他居然唱了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当时月亮正圆那场景,太美了!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我们团里居然有6对单身男女,回来后居然有3对互相加了,这效率堪比相亲大会!
别看团费才3800其实暗地里大家都在“省钱”。比如我原计划每天200吃饭结果第一天在荔波吃个野菜就120,我当场就想“这贵州是不是把所有贵都藏在‘野’字里了?”
其实导游小张早警告过“贵州的‘野’字号特产,价格普遍高30%。”我们团里有个会计老陈,每天记账回来后直接说:“这趟省吃俭用人均额外支出800下次得改团费结构,”
不过说真的有些钱花得值,比如在黔东南坐马车那颠簸感坐飞机可感受不到,对吧?
你肯定听过此类对话:“旅游团?那不是被坑的重灾区吗?”不过这次乌海团还真有点颠覆认知。比如行程里居然有2天自由活动,这在“纯玩团”里都少见!
其实争议最大的还是购物点。导游带我们去了个银饰店,结果有团友买了2000的银镯子,回来用验银仪一测差点吵起来。不过也有人说:“不买不就行了?”
我个人觉得旅游团就像“方便面”,方便是方便但总有人想吃“手擀面”,这次体验下来我觉得关键看你怎么选,对吧?
回来快一周了我还是适应不了乌海的干燥,比如昨天早上起来感觉鼻子像沙漠一样突然怀念贵阳的湿润空气。此类“水土不服”后遗症,你说怪不怪?
其实更明显的是口味变化。我妈做的红烧肉我居然觉得“太淡了”,还偷偷撒了辣椒面。老公瞪我一眼“你成贵州人了?”
不过最让我上头的是朋友圈里那个露营的照片。当时在山顶看日出手机拍不出那种震撼结果有个团友用无人机拍的视频,我反复看了10遍还是觉得不过瘾。
景点:★★★★☆(黄果树瀑布值回票价)
美食:★★★★★(酸汤鱼成戒不掉的瘾)
团友:★★★★☆(遇到知音是意外惊喜)
这次乌海到贵阳的团其实是个小众线路。不过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花3800,去一个“没多少人知道”的地方。
其实想想也对现在朋友圈里都是“网红景点”,反而这类“冷门”路线更吸引人。就像我们团有人专门查了数据说贵州去年游客量同比增长35%,但人均停留时间才2.7天,这明显还有挖掘空间!
不过说真的此类团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旅游风口”?我猜会的。毕竟现在谁不想找个地方,既不被挤爆又能看到真风景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