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打孔螺纹特征有哪些

来源:翡翠
马超-翡翠雕刻 | 2025-08-23 23:47:0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古玉打孔螺纹特征有哪些?

古玉打孔螺纹特征有哪些

前两天去古玩市场看到个老汉拿着块玉,对着打孔处指指点点说这螺纹一看就是老物件,我当时就懵了这螺纹还有啥说道?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古玉的打孔螺纹特征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依据之一,这年头假货太多一不小心就踩坑,所以掌握这些特征还是挺有用的,下面就来聊聊这方面的知识点,期待对大家有帮助。

古玉打孔螺纹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古玉打孔螺纹主要有对钻、单钻、拉丝三种类型,对钻就是两头钻中间留个台阶;单钻就是一头钻到底;拉丝则是用线慢慢磨出来的孔。

对钻孔最常见老物件上经常能看到中间有个小平台,这就是对钻留下的痕迹。单钻孔比较少见因为古代工具有限单钻需要很大的力气和耐心。拉丝孔则是最原始的工艺,看起来比较粗糙但很有年代感。

记住对钻孔中间的台阶是关键特征!


螺纹的深浅能解释什么疑问?

螺纹深浅反映工艺水平和年代,深螺纹常常是手工钻需要大力气;浅螺纹或许是后期修复或机器加工。

古代工具落后钻孔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老物件上的螺纹多数情况下比较深。而且手工钻会有不规则的深浅变化,这是机器做不出来的。假使你看到螺纹又深又均匀,那就要小心了或许是现代仿品。

深螺纹还或许因为长期佩戴摩擦而变浅,这也是判断真伪的一个参考因素。


螺纹的间距有什么讲究?

间距不均匀的是老物件,间距均匀的或许是仿品。古代钻孔是手工操作很难保持一致。

古玉打孔螺纹特征有哪些

老物件上的螺纹间距常常是不规则的,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这是因为古代工匠手工操作,难以像机器那样精确控制。而现代仿品为了追求"完美",往往会把螺纹做得间距均匀,看起来反而假。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某些特定时期的工艺会刻意追求均匀,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螺纹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螺纹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三种。圆形是现代钻椭圆形是古代对钻不规则形是拉丝。

古代对钻孔因为两头的钻头或许不完全重合,所以孔径呈椭圆形这是关键特征。现代机械钻孔则是标准的圆形,拉丝孔则形状各异因为是用线慢慢磨出来的,没有固定形状。

老物件上的螺纹还会因为长期佩戴而变得模糊不清,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

螺纹形状 可能年代 工艺特点
椭圆形 古代 对钻工艺
圆形 现代 机械钻孔
不规则形 远古 拉丝工艺

螺纹的边缘有什么特征?

老物件螺纹边缘粗糙有毛刺;仿品边缘光滑,甚至有抛光痕迹。

古代工具落后钻孔时很难做到边缘平滑,所以老物件上的螺纹边缘一般比较粗糙,甚至有明显的毛刺。而现代仿品为了追求"完美",往往会把边缘化解得很光滑,甚至有抛光痕迹这是明显的造假特征。

老物件上的螺纹边缘还可能因为长期佩戴而磨损,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

  • 粗糙边缘真品特征
  • 光滑边缘可能为仿品
  • 磨损边缘长期佩戴痕迹

不同朝代的螺纹有什么区别?

新石器时代:拉丝孔;商周:对钻;汉代:单钻;明清:机械钻。

不同朝代的工艺水平不同,所以螺纹特征也有明显区别。新石器时代工具落后只能用拉丝工艺;商周时期着手采用对钻;汉代技术进步,出现单钻工艺;明清时期则着手利用简单的机械钻。

通过螺纹特征能够大致判断玉器的年代,这也是鉴定真伪的要紧依据之一。

  1. 新石器时代:拉丝孔形状不规则
  2. 商周时期:对钻中间有台阶
  3. 汉代:单钻孔径均匀
  4. 明清:机械钻边缘光滑

螺纹的磨损程度能解释什么?

自然磨损均匀仿品磨损不自然。长期佩戴的玉器螺纹会均匀磨损。

老物件经过长期佩戴螺纹会自然磨损,这类磨损是均匀的看起来很自然。而仿品的磨损痕迹一般不自然,可能是人为做旧也可能是机械磨损,与自然磨损有明显区别。

老物件上的螺纹还可能因为长期埋藏而出现钙化现象,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

记住:自然磨损是均匀的做旧磨损是局部的。


怎么样用螺纹特征判断真伪?

综合判断:看深浅、间距、形状、边缘、磨损等多方面特征。

判断古玉真伪不能只看螺纹,需要综合判断,首先要看螺纹的深浅是不是恰当,古代工具落后螺纹常常比较深。其次看间距是不是均匀,手工操作很难保持一致。还要看形状是否自然边缘是否粗糙磨损是否均匀等。

记住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特征,多看多学才能增强眼力。

总结一下:深螺纹、不均匀间距、粗糙边缘、自然磨损这些都是真品特征,而浅螺纹、均匀间距、光滑边缘、做旧痕迹则可能是仿品。这些只是参考鉴定古玉还需要综合其他特征和专业知识。

精彩评论

头像 程子淳-翡翠矿工 2025-08-23
管钻旋磨痕是古玉钻孔中独特的一种螺旋纹路,通过观察这种旋磨痕,可以辨别钻孔的特征。文化期管钻常使用的竹和骨材质较软,这使得容易在钻磨过程中损耗和变形,从而导致钻孔的不规则性。2 ? 苔痕 由于文化期管具材质较软,钻孔过程中一旦发生变形,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形状变化。古玉螺旋纹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形态各异:古玉螺旋纹通常由细小的线条组成,呈螺旋状绕旋于器物表面。这些螺纹有的相对平直,有的则明显蜿蜒曲折,展现出不同的形态美感。粗细不一:螺旋纹的线条粗细也是多样的,有的纤细柔和,给人以精致之感;有的则明显粗犷,彰显出古朴与力量。
头像 胡伟杰-翡翠爱好 2025-08-23
孔壁痕迹方面,真古玉的孔壁有深浅无序的旋磨纹,早期玉器螺旋纹明显且不规则;假古玉孔壁螺纹有序,间距均匀、方向一致。在包浆上,真古玉孔道内部有包浆,假古玉则可能不存在或很少。通过放大镜观察,真古玉孔道内部有旋磨纹和不规则螺旋纹等手工痕迹,假古玉则无。还可将古玉孔道痕迹与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对比。
头像 熊浩宇-翡翠买手 2025-08-23
老玛瑙、玉珠子的打钻孔技术中,一个显著特征是采用两头对钻的方法,这会在孔道中段留下一个对接不甚精确的平台。虽然新仿品中也运用了对钻工艺,但与古老的纯手工打钻孔相比,其差异显而易见。新仿品的孔道螺纹清晰、对钻孔道规矩笔直,这都得益于高速机械钻孔技术的精准性。然而,老工艺在对钻时。
头像 周健-翡翠买手 2025-08-23
但直径变化不大,从暴露出来的内壁看,开口到对钻汇合处,这一段的穿孔内壁上遗留有密集的加工痕迹一左旋和右旋的螺旋纹交替分布,这说明,在钻孔过程中钻头的旋转方向交替变化,暗示着直线运动被转化为旋转运动:同时也可认识到,其旋转轴不够稳定,这便是通过痕迹研究出来其工艺特征。
头像 周俊-翡翠买手 2025-08-23
如图这个桶珠采用了双面打孔,这种在古玉上常见。古代加工工具的关系许多古玉都用双面打孔手法。这种环状纹是高低不平的,留下很明显的台痕。从图上可以看出来这种痕迹是圈状。现在的合金钻头锋利会留下螺旋状痕迹并且高低起伏均匀。这种是空心钻打孔特征。孔璧留下的环痕不规则不均匀。
头像 厉敏-档口老板 2025-08-23
有,也没有。如果说有,那便是找到科学的方法,理论结合实践,绕过自己瞎猜的环节,绕过地摊捡漏的梦想,绕过国宝帮的诱惑。如果说没有,引用一句古文“无他,唯手熟尔”。看多了真品,对古玉特征烂熟于胸,自然能“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我一直相信,古玉跟人是有缘分的。螺距逐渐加深:从孔口开始,螺距逐渐加深,螺纹结构呈现一种由外向内扭转的螺旋形态; 螺纹深浅有度:螺纹深浅有度,整体呈现出一种协调美感,不会显得过于缺乏美感或过于浓重; 螺纹流畅:古玉打孔螺纹的纹路流畅自然,没有出现卡顿或间断现象。 古玉打孔螺纹的类型 鱼腹螺纹:又称为“鲤鱼纹”。
头像 朱强静-档口老板 2025-08-23
在没有铜、铁器钻管的时代,古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界的竹、木、骨管进行钻孔。由于这些材料的柔韧性,钻孔时钻头容易变轨,导致孔道变形,钻痕走线。古玉的钻孔过程是依靠管钻带动解玉砂来研磨玉料。由于钻孔时用力不均,解玉砂颗粒大小不一,孔壁会留下宽窄不粗细不同、深浅不均的研磨痕迹。
编辑:马超-翡翠雕刻 责任编辑:马超-翡翠雕刻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古玉打孔螺纹特征有哪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