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宋、辽、金时期的人物纹饰多为婴戏纹,这些儿童形象多以写实风格出现,非常讨喜。儿童的前额多宽阔,后脑隆起,眼睛、鼻子、嘴皆小,身着短衫长裤,活泼可爱,做出各种顽皮的动作。这样的玉器尽可能地将儿童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一面表现出来,是当时古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元朝时期的玉雕童子,虽受唐宋玉雕影响会有时代交错,但也拥有元朝自身的时代特色。尤其是执荷童子,荷叶呈现于童子脑后,莲梗横卧于左肩上,这与宋代荷莲居于头上或置于身体一侧之风格均有不同。明朝时期是玉雕童子用刀风格“简、深、狠”,表现出粗疏的效果,与以往朝代的用刀风格有所不同。

宋代、明代和清代玉雕童子特点(图) 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宋代,制玉技艺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元代玉人已经出现了眼珠,这在其他朝代十分少见。眼梢部位为圆形,而宋代呈尖形。鼻子呈楔形,鼻头凸起,鼻梁子低于鼻头,鼻翼不明显。人物的颈部多用粗犷的阴线雕刻,使得脖子呈深凹状,从而头部托起。人物服饰多为蒙古族传统服饰,线条多弧线,衣服褶纹不如宋代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