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前两天跟朋友去逛玉器市场,结果被摊主一顿操作整不会了,拿着两块看起来差不多的翡翠,一个说是"高糯化"一个说是"糯冰种",价格差了快一半,我当时那个心态啊直接裂开😅,感觉就像在听天书明明看着都挺透的怎么就分这么细?后来回家恶补了一波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这个翡翠界的"玄学"难题。
简单而言这俩都是翡翠的种水分类,但透光度有区别,高糯化就像加了糖的糯米糍,糯冰种就稍微透一点像加了水的糯米汤,不过在实际选取中差别真的不大难怪大家会混淆!
高糯化就是翡翠的质地像糯米汤一样,但透明度比普通糯化要高许多,拿在手里看内部结构还能看到但整体感觉很细腻,我个人觉得高糯化的翡翠就像加了牛奶的咖啡,看着顺眼摸着舒服,价格嘛自然比普通糯化贵不少,但比冰种又便宜点属于性价比选手,不过要留意现在市面上许多所谓的"高糯化"或许只是商家自身定义的,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买的时候还是要多看多比较。
糯冰种就是介于糯化和冰种之间的过渡品种,透明度比高糯化高但还没到冰种那种完全通透的程度,感觉就像夏天喝的冰镇糯米甜汤,能看到里面的糯米但整体是凉的透明的。此类种水的翡翠颜色和种水的融合度一般很好,所以很受欢迎。不过价格嘛也是水涨船高毕竟"中间地带"的东西总是让人纠结。我个人比较喜爱糯冰种,因为它既有糯化的温润,又有冰种的清爽两全其美啊。
高糯化冰种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高糯化和冰种特征的结合体。简单说就是质地像高糯化一样细腻,但透明度接近冰种。想象一下就像糯米糍外面裹了一层薄薄的糖霜,既有糯米的软糯又有糖霜的晶莹。此类翡翠非常稀有价格自然不菲,不过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类分类有点过于细分了,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或许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但不管怎么说能拥有这样一块翡翠感觉就像中了一样开心。
区分这些种水主要看透光度和内部结构。高糯化透光但能看到结构,糯冰种更透一点高糯化冰种接近冰种但仍有细微结构。能够对着强光看或放在灯光下观察。我个人总结了一个小技巧:高糯化像蒙着纱的窗户,糯冰种像擦得不怎么干净的玻璃,高糯化冰种就像刚擦干净的玻璃但还有点水渍。这都不是绝对的翡翠的种水变化很大还需要多看多积累经验。有时候同一个翡翠在不同光线下看,种水表现都不一样这也是翡翠的魅力所在吧!
个人认为高糯化更适合新手,因为价格相对恰当质地又不错。糯冰种和高糯化冰种虽然更透,但价格高且简单买到假货。新手买翡翠就像学游泳,先从浅水区着手。高糯化的翡翠就像浅水区的教练,既能让你体验水性又不会把你拽得太深。而且高糯化的翡翠颜色表现多数情况下更好,戴在手上很显气质。我个人第一次买翡翠就选的高糯化,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是很明智的。最关键的还是眼缘哪块石头你看着舒服那就是你的菜!
种类 | 透明度 | 内部结构可见度 | 价格区间 | 适合人群 |
---|---|---|---|---|
高糯化 | 半透明 | 可见 | 中等 | 新手、预算有限者 |
糯冰种 | 较透明 | 部分可见 | 偏高 | 有一定经验者 |
高糯化冰种 | 接近透明 | 微弱可见 | 高 | 资深爱好者 |
经过这次"翡翠大作战",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翡翠就像人生每个人眼中的"种水"都不一样。高糯化、糯冰种、高糯化冰种,不过是给它们打的标签。真正要紧的是那份对美的感受,那份与石头的相连。所以下次再遇到此类"玄学"难题,不妨笑笑说"管它呢我看着喜爱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