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好多“天然玉石”摸起来手感不对?要么轻飘飘像塑料要么表面黏糊糊的胶印感让人恶心,更扎心的是花几千块买的“和田玉”,用指甲一刮就掉层白粉?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我身边就有朋友踩过坑。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秘密全掏出来,教你一招识别玉石填充胶印,保证你看完就能火眼金睛!
其实你以为这是小概率?错了!据宝玉石协会去年公布的抽查数据,市场上填充应对的玉石占比高达43%!这意味着每买两块玉就有一块是“注胶货”。我去年在古玩市场亲眼见过,摊主往玉石裂缝里打胶的场面,那刺鼻气味简直让人作呕,你想想这样的东西戴在身上还能安心吗?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商家要费尽心思填充胶印?因为利润太诱人了!普通石头填充应对后价格能翻5-8倍,我有个做珠宝的朋友透露,他们化解一块价值百元的石头,成本只要加30块钱胶水,就能卖到上千元。这类暴利下你能指望他们用良心做买卖?所以你务必学会本身辨别,别再当冤大头。
你信不信用耳朵就能辨别玉石真假?填充过的玉石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是沉闷的“噗噗”声,像敲木头一样。而天然玉石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敲击金属。我上个月在珠宝展亲测,拿两块外观几乎一样的玉互相敲击,真品的声音能传到5米外填充品的声音只能在50厘米内听到,这个方法简单到离谱但实用到爆炸!
其实辨别填充胶印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设备。去五金店买一把20厘米的钢尺在玉石表面划一下。真玉会有轻微的划痕但很快恢复,填充品会留下明显的白色划痕。我去年买手镯时就用这个方法当场验出假货。更绝的是你把玉石放在水里填充品会浮在水面,真玉会沉底。这些方法哪个珠宝店老板教过你?
不过最绝的方法还是热水测试,你把玉石放进80℃热水中浸泡5分钟填充品表面会出现明显的气泡,甚至胶水溶解的黏糊状物质,我朋友上周买了个挂件,用这个方法当场发现填充痕迹,直接退货,更恶心的是有的填充品在热水中会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简直让人反胃!你敢信任这些“毒玉”居然能流入市场?
其实价格是最直接的鉴别指标。天然玉石的价格至少要达到每克50元以上低于这个价位的几乎都是填充品。我去年在旅游景点看到标价99元的“翡翠手镯”,当时就笑了——那玩意儿比塑料还便宜!更讽刺的是许多商家会故意标高价再打折,比如标价5000元打5折让你觉得捡了便宜,其实还是填充货。这类套路你中招过吗?
不过辨别玉石不能只靠单一方法。你要综合运用一是看光泽真玉有油脂光泽填充品是蜡状光泽;二是摸温度,真玉冬天摸着冰凉填充品温度变化小;三是闻气味,新玉应无味填充品有化学气味,我去年买玉时用这三招在市场上验了20多块,居然全中。这些方法比什么证书都靠谱!
其实玉石填充应对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它确实让劣质石头有了“重生”的机会,减低了玉石门槛;但另一方面,这类化解途径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长期接触或许引发皮肤病,更值得深思的是随着技术进展现在出现“纳米填充”等新型应对办法,常规方法难以检测,未来玉石市场或许需要建立更严谨的分级制度,确定标注应对程度让消费者明理解白消费,你觉得这类“技术改良”是不是可取?
方法 | 真玉特征 | 填充品表现 |
声音测试 | 清脆悦耳 | 沉闷闷响 |
热水测试 | 无变化 | 起泡/黏液 |
价格区间 | ≥50元/克 | ≤30元/克 |
记住真正的玉石不会让你有“塑料感”。从今天起用这招武装本身再也不会被劣质填充品坑钱了。想知道更多鉴定秘籍?留意我下期揭秘更惊人的行业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