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想过买一块玉,到底是在买石头还是在买“值钱”?
其实啊许多人买玉的时候,都是被“密度高”、“越重越好”这些说法忽悠了,但你知道吗?玉的密度根本不一样!有的玉轻飘飘的像棉花糖;有的却沉得像铅块。
我以前也以为密度越大越值钱,结果被骗了不少钱。现在才理解密度不是衡量玉好坏的唯一标准,它只是个参考数据。
今天我就来告诉你玉的密度到底差在哪、怎么选、怎么避坑,别再被“密度大就是好”此类话骗了。
其实不是的不同种类的玉,密度差别挺大的,比如翡翠和和田玉它们的密度就完全不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朋友拿了一块“和田玉”去鉴定,结果检测出来是岫岩玉,密度低了一半。他当时差点哭出来因为花了好几万。
别光看名字要查数据。密度高的不一定贵密度低的也不一定差,关键要看品种和质地。
举个例子翡翠的密度大概在3.3-3.5之间,而和田玉一般在2.9-3.1左右,你看差距明显。
那是不是密度越高就越值钱呢?其实不然。
有人觉得密度大就是好,就像买金子一样越重越值钱。但玉可不是这样。
我之前买过一块“翡翠”,密度很高但一看就是假的,因为太沉了手感一点都不舒服。
其实啊密度太高反而或许是假货,因为天然玉石的密度不会特别夸张,太重反而简单导致质疑。
反过来密度低的玉,倘若质地细腻、颜色好,照样能卖高价。
别被“密度大”迷惑,重点还是看整体品质。
这真是个坑,许多人以为玉越大越值钱,结果买回来发现根本不值钱。
我有个亲戚花了几万买了一块“大玉牌”,结果一看是人工合成的,密度还特别低。
其实啊大小不是决定因素。一块小玉假如质地好、颜色正,比一块大而差的强多了。
而且大玉更简单有裂纹、杂质,反而更难保留。
别只看大小要综合看品质。
这个真没有统一标准但能够给你一个参考。
翡翠3.3-3.5 g/cm³
和田玉2.9-3.1 g/cm³
岫岩玉2.5-2.8 g/cm³
碧玉:2.7-3.0 g/cm³
你看不同的玉,密度范围都不一样。
不过密度高≠品质好有些假玉为了显得“重”,会加若干重金属进去。
千万别只看数值还要看手感、透光性、颜色。
这个疑问有点复杂。
高密度的玉多数情况下比较致密、结构紧实,不简单有裂纹。
但低密度的玉倘使颜色漂亮、质地细腻,一样能够很值钱。
我以前买过一块低密度的碧玉,颜色特别好虽然密度只有2.7,但价格不低。
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整体表现。
倘若你追求的是“稳重感”,高密度或许更合适;但若是你喜爱“温润感”,低密度也或许更好。
其实很简单用手指掂一掂。
密度高的玉会感觉沉甸甸的;密度低的,会感觉轻飘飘的。
我有个朋友专门做玉器生意,他说“只要手感不对肯定有疑问。”
最准确的方法是找专业机构检测,但普通人没必要。
记住:手感是最直接的判断形式。
因为密度直接作用玉的稳定性和价值。
高密度的玉不容易开裂,寿命更长;低密度的玉,容易受损收藏价值低。
我以前买过一块“和田玉”,密度低结果没几天就出现了细小的裂纹。
密度是作用玉品级的关键指标。
但别忘了它不是唯一指标。
选玉要留意三点:
我以前也是被误导现在才理解,真正的好玉是手感、颜色、质地三者合一。
别再被“密度大就是好”这类话骗了。
别让密度成为你买玉的绊脚石。
记住:密度不是唯一的标准,选玉要看整体。
别再盲目追求“大”和“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你知道了吗?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